[go: up one dir, main page]

跳转到内容

肥皂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常见肥皂
装饰性肥皂(通常公共场所及旅馆设施供给)

肥皂,又名香皂雪文茶箍[1][2]饼药(潮汕话)、番枧(广东话)、胰子(中国古代的旧称)[3][4],是用作个人清洁用品表面活性剂,通常以固体块状的形式存在。

历史

[编辑]

古代不管是东西方,最早的洗涤成份不外乎都是碳酸钠碳酸钾。前者为天然湖矿产品,后者就是草木灰的主要洗涤成分。

至目前为此的考古发现,类似肥皂的物品可以追溯至西元前29世纪的古巴比伦[5]。而西元前23世纪时,在巴比伦泥板上已有记载由水,碱和肉桂油组成的肥皂配方。艾德温·史密斯纸草文稿表明古埃及人在西元前15世纪,结合动物、植物油和碱性盐打造皂类物质定期洗澡。

虽然肥皂很早就发明,但块状肥皂却是奢侈品,直到十九世纪才广泛由一般大众所使用[6]

古代西方

[编辑]

西元前3000年前,美索不达米亚人(两河文化)发现,植物燃烧后的灰烬和油混合后,可以清除污垢。

在二世纪,一个名叫盖兰那的西方人,他在义大利和法国开设了肥皂工厂,因为当时的技术并没有很发达,所以当时的肥皂清洗物品的效果并不是很好。查理曼来到罗马了解到肥皂的好处,回到法兰克做推广;在此之前,西方仅限于西西里地区在使用肥皂。[7]

古代中国

[编辑]

在还没有发明肥皂以前,中国北方用胰脏板油以及,捣一捣,晒干几天后用于清洗,称作“胰子”。[8]也有人们用清水来浸草木灰,过滤后,用这类物质清洗衣物。亦使用含有皂苷的植物提取物,如皂角等。此外古代也用水和木屑来擦洗皮肤,然后再抹油滋润受摩擦的皮肤,用于洗澡。

中东地区

[编辑]

在12世纪的伊斯兰教文件描述了制造肥皂的过程。文件中提及了关键的原料,碱。在13世纪,伊斯兰教世界的肥皂生产几乎进入了工业化时期。其原料是由纳布卢斯菲斯,大马士革,阿勒颇等地提供的。[9][10]

15世纪和之后

[编辑]

1791年,法国化学家吕布兰是发明由食盐制作碳酸钠肥皂的第一人。

1808年,法国化学家歇夫尔为用牛油碱化原理制作肥皂的第一人。

制作

[编辑]

将油酯与碱性物质水溶液混和加热,会形成酯肪酸钠和丙三醇,再加入饱和食盐水并搅拌,肥皂就会析出并浮于水面。

对缺水国家影响

[编辑]

中东地区

[编辑]

成分

[编辑]

主要成分都是硬脂酸钠,其分子式是C17H35COONa。如果在里面加进精油香料和染料,就做成既有颜色,又有香味的香皂了;如果往里面加点药物(如硼酸石炭酸),即成药皂。肥皂加入香料虽然可增添香气,但部分人士或会因为香料或其他成分引起皮肤敏感,所以不是每个人都适合使用。

例如:油脂+氢氧化钠+ = 肥皂+甘油

去污原理

[编辑]
硬脂酸钠的键线式。左为疏水端,右为亲水端

肥皂泡沫愈多,去污效果愈好,这是因为肥皂分子(硬脂酸)就在泡沫里。肥皂分子结构可以分成二个部分。一端是带电荷呈极性的COO-(亲水部位,即亲水端),另一端为非极性的碳链(亲油部位,即疏水端)。肥皂能破坏的表面张力,当肥皂分子进入水中时,具有极性的亲水部位,会破坏水分子间的吸引力而使水的表面张力降低,使水分子平均地分配在待清洗的衣物皮肤表面。肥皂的亲油部位,深入油污,而亲水部位溶于水中,此结合物经搅动后形成较小的油滴,其表面布满肥皂的亲油部位,而不会重新聚在一起成大油污。此过程(又称乳化)重复多次,则所有油污均会变成非常微小的油滴溶于水中,可被轻易地冲洗干净。

妙用

[编辑]

起雾:使用干肥皂或浓稠肥皂水涂抹在镜面上,等肥皂干掉,即能防雾。其除雾原理在于表面活性剂效应。[11]水分子遇到较冷镜面后会在镜面上液化和聚集形成小水滴,即“雾”,而肥皂中疏水头被镜面吸引,其亲水头与水分子结合,从而避免了水分子聚合成水滴,取而代之的是形成一层水膜。[12]

变形

[编辑]
  • 精皂花
一种用香皂片压模产生,经组合为玫瑰花瓣的皂花。带有香皂的香气,可以作为洗涤之用途。可在婚礼送礼使用或当作情人节礼物。原称为皂花或花皂。
  • 皂纸
压模或刮成约4*6公分如蝉翼薄度之皂片,(以日本维基说明是给小孩使用。)以20到30张为单位放入盒中;或宽6公分,长度随制造商调整之皂卷纸约1到2公尺内(同保鲜膜或锡箔只差没有中间的纸棍),放入裁盒内。
  • 口红皂
将原皂作成口红胶大小之皂条。

参照

[编辑]

参考资料

[编辑]
  1. ^ 但根据中华民国教育部的台湾闽南语常用辞典中指出,茶箍是用压榨茶油时所剩下来的渣滓,再把它压制成坚硬的饼形,可当肥皂用,但与肥皂其实不同。
  2. ^ 茶箍,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2020-03-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06). 
  3. ^ 胰子. 《现代汉语词典》. 
  4. ^ 胰子. 《重編國語辭典》. [2023-01-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01). 用猪的胰脏制成,可以去垢,也称为“胰皂” 
  5. ^ Willcox, Michael. Soap. Hilda Butler (编). Poucher's Perfumes, Cosmetics and Soaps 10th edition. Dordrecht: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2000: 453. The earliest recorded evidence of the production of soap-like materials dates back to around 2800 BCE in Ancient Babylon. 
  6. ^ 艺术与建筑索引典—肥皂[永久失效链接] 于2010年11月4日查阅
  7. ^ 盐野七生. 羅馬滅亡後的地中海世界(上). 北京: 中信. 2014年7月: 38. ISBN 9787508644981 (中文). 
  8. ^ 陈炳圣. 《萬物簡史》. 源桦. 2007. ISBN 986828421X. 
  9. ^ Phillips, Michael. Nablus' olive oil soap: a Palestinian tradition lives on. Institute for Middle East Understanding英语Institute for Middle East Understanding (IMEU). March 11, 2008 [2008-03-27]. (原始内容存档于July 20, 2008). 
  10. ^ Craft Traditions of Palestine. Sunbula. [2008-04-18]. (原始内容存档于March 21, 2008). 
  11. ^ theNakedScientists.com. Why does soap stop mirrors from fogging?. thenakedscientists.com. [2021-04-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3). 
  12. ^ DumpsterDoofus. How does a thin film of soap help defog bathroom mirrors?. [2021-04-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