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桓武
外观
彭桓武 | |
---|---|
性别 | 男 |
出生 | 中华民国吉林省长春 | 1915年10月6日
逝世 | 2007年2月28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市 | (91岁)
国籍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教育程度 | 清华大学 爱丁堡大学 |
政党 | 中国共产党 |
信仰 | 共产主义 |
配偶 | 刘秉娴 |
亲属 | 父:彭树棠、母:陈思敬 子:彭征宇 |
经历
|
彭桓武(1915年10月6日—2007年2月28日),男,祖籍湖北麻城,生于吉林长春,中国理论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两弹一星元勋之一。
生平
[编辑]彭桓武祖籍湖北省麻城市铁门王岗,1915年出生于吉林省长春市,1935年从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后继续攻读研究生。1937年7月抗战爆发后,辗转赴云南大学理化系执教。1938年,彭桓武考取中英庚款留学生资格,赴英国爱丁堡大学留学,在著名物理学家马克斯·玻恩的指导下工作。分别于1940年和1945年在爱丁堡大学获得哲学和科学博士学位。
1941年,彭桓武在玻恩的推荐下赴爱尔兰都柏林高等研究所工作,1941年8月至1943年7月期间,彭桓武和海特勒、J.Hamilton合作研究宇宙线,发展了HHP理论。1945年,彭桓武与玻恩获得爱丁堡皇家学会的麦克杜加尔-布列兹班奖。1948年,彭桓武当选为爱尔兰皇家科学院院士。
1947年,彭桓武辗转回到中国,先后在云南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任教,曾参与并领导了中国的原子弹、氢弹的研制计划。还先后担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副所长、第二机械工业部九所副所长、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副所长等职。1978年,文革方消、华夏大地百废待兴,教育系统开始恢复之际,彭桓武这时接下刚刚成立的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并在此期间到1983年期间任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1]
荣誉
[编辑]1982年获得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5年获两项中国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95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并在1999年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为纪念他对中国核物理做出的贡献,第48798号小行星以他的名字命名为“Penghuanwu”。
著作
[编辑]- 《物理天工总是鲜》彭桓武诗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
- 《彭桓武选集》,中国学术出版社
参考资料
[编辑]- ^ 彭桓武:“培养物理学家的物理学家”. [2023-07-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15).
外部链接
[编辑]- 周光召讲述导师彭桓武遗愿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