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跳转到内容

王大珩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王大珩
性别
出生(1915-02-26)1915年2月26日
 日本东京
逝世2011年7月21日(2011歲—07—21)(96歲)
 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市
国籍 中华人民共和国
政党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
经历

王大珩(1915年2月26日—2011年7月21日),男,江苏吴县人,生于日本东京,中国光学专家,中国光学界的重要学术奠基人、开拓者和组织领导者。开拓和推动了中国光学研究及光学仪器制造、特别是国防光学工程事业,曾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在激光技术、遥感技术、计量科学、色度标准等方面都作出了重要贡献,是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之一、高科技863计划的主要倡导者。[1][2]

生平

[编辑]

1915年2月26日生于日本东京。1929年至1932年中学时代就读于礼贤书院。1932年至1936年就读于清华大学物理系。

1937年参加了国民政府的兵工工作,从南京撤退到长沙。

1938年考取第六届中英庚款公费留学英语Boxer Indemnity Scholarship。1938年至1940年在英国伦敦大学帝国学院物理系技术光学专业组学习,获硕士学位。1941年至1942年在英国雪菲尔大学玻璃制造系从事博士研究工作。

1942年至1948年任英国昌司玻璃公司英语Chance Brothers研究实验部物理师。

1949年3月28日至1951年任大连大学工学院(今大连理工大学)教授,应用物理系主任。1951年至1983年任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1956年前为中国科学院仪器馆)研究员、所长。1955年5月31日 获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1956年兼任国家十二年科技远景规划仪器仪表项目和计量技术项目组长,1957年兼任国家科委仪器仪表专业组长、国家计量局顾问。

1958年8月至1965年2月,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今长春理工大学)创始人,首任院长。在文革有傳言他被關押看守,不過後來領導詢問時,他聲稱是自願掃廁所低調躲過批鬥,動亂期間长春光機所有十人左右不幸犧牲[3]

1978年至1982年,秩序恢復後開始任哈尔滨科学技术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校长。197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9年至1983年任中国科学院长春分院院长。1983年至1994年任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副主任、主任。1983年至1987年任中国科学院空间中心主任。

1986年3月与王淦昌杨嘉墀陈芳允一起写信给邓小平,提出发展中国的高新技术,导致863计划得以启动。

1986年6月,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选举产生第三届全国委员会。6月28日,第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推举其担任副主席[4][5][6]

1995年5月,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四次代表大会召开,并选举产生第四届全国委员会。5月27日,第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其被选为荣誉委员[7][8][9]

2011年7月21日13时02分,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

家庭

[编辑]

父亲王应伟在世纪初曾留学日本,是早期的地球物理和气象学家。母亲周秀清极其重视对子女的教育。

社会兼职

[编辑]

1979年至1991年任中国光学学会理事长。1984年至1995年任哈尔滨科学技术大学名誉校长。1996年至2011年任哈尔滨理工大学名誉校长。1986年至1992年任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理事长、中国计量测试学会理事长、北京市科协主席。

奖项和荣誉

[编辑]

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1999年9月与钱学森钱三強邓稼先等共23人一起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参考文献

[编辑]
  1. ^ “两弹一星”元勋王大珩逝世. [2011-07-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24). 
  2. ^ 光华如珩:追记我国光学事业开拓者、“两弹一星元勋”王大珩. [2011-07-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7-23). 
  3. ^ 存档副本. [2023-07-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24). 
  4. ^ 中国科协研究室编.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 中国科协研究室. : 94–96. 
  5. ^ 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档案馆. 中国共产党组织史资料 附卷4 中华人民共和国群众团体组织 1949.10-1997.9. 北京: 中共党史出版社. 2000: 408. ISBN 7-80136-318-3. 
  6. ^ 陈建新等主编. 当代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史. 武汉: 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4.10: 609. ISBN 7-5351-1355-9. 
  7. ^ 李方诗等主编. 中国人物年鉴 1992. 北京: 华艺出版社. 1992.10: 475–476. ISBN 7-80039-683-5. 
  8. ^ 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档案馆. 中国共产党组织史资料 附卷4 中华人民共和国群众团体组织 1949.10-1997.9. 北京: 中共党史出版社. 2000: 409–410. ISBN 7-80136-318-3. 
  9. ^ 陈建新等主编. 当代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史. 武汉: 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4.10: 609–610. ISBN 7-5351-13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