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
詩經,或曰詩三百。本稱詩,漢武帝獨尊儒術,列為經典,故曰經。
泛錄詩也。分風、雅、頌,合三百有五。詩人不可考,蓋自周初,中原周圍,皆有產詩。至春秋間,孔子正樂,刊定三百又五篇,又六篇笙詩有目無辭,遂成。至有漢,列當六經。
詩廣錄周代之謳,為文學之始。史記謂古有詩三千,孔子刪詩而成三百,然左傳載子未弱冠已有詩集,故事不可考。
悉意
風
詩之風曰十五國風,廣錄周南、召南、邶、鄘、衛、王、鄭、檜、齊、魏、唐、秦、豳、陳、曹街巷歌謳。乃自於王官采詩,使王知民情而後仁政。共百又六十篇。
雅
雅分大雅、小雅,為貴族之作。雅者正也,又謂雅者人皆可識之樂。共百又五篇。或曰:雅者夏也,夏者,周之王畿也,謂其為中原正聲也。
頌
頌分周頌、魯頌、商頌,為祭祀頌歌。共四十篇。蓋周頌先昭、穆間成;魯頌為魯僖公時作,蓋魯為周公旦後,得享天子祀樂;商頌成於周初宋。宋,商嗣,故其所言烈祖,商之君也。其述成湯之德,而不言周祖也。
傳習
詩先孔子時,與書並稱尚。《左傳》記諸侯、大夫言語,咸引詩為對。至於孔子樂正,筆削之,遠鄭、衛之淫聲,成三百有五篇。子嘗云:「不學詩,無以言」又曰:「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鳥獸草木之名。」足見子之重詩也。
子歿後,文學子游、子夏之徒傳詩,以子夏為著,傳於荀卿,荀子傳魯人毛亨,亨傳趙人毛萇,亨、萇為作《詩傳》、《詩序》,是為《毛詩》,即今之詩經本也。《毛詩》為古文詩,漢時私傳民間。
秦燔書,獨詩易記誦,得全。至於漢,始敢以隸字書於竹帛,遂有今文詩。解詩者三家:魯人申公、齊轅固生、燕人韓嬰立於學官,稱《三家詩》。三家之詩今不傳,獨《韓詩外傳》存焉,多記逸事,有類劉向《新序》,敍事之後,復引詩為證。
東京間,鄭眾、馬融、鄭玄咸治詩經,以玄為最,因毛詩作《毛詩箋》,又為《毛詩譜》。至是《毛詩》始興,而《三家詩》微。
唐初,太宗詔孔穎達著《五經正義》,詩經正義用鄭氏箋之《毛詩》,曰《毛詩正義》,立於學官,以爲正典,為舉士之則,號為中經。宋以《詩》爲大經,王安石變法,作《毛詩新義》,列三經之首。南渡後,朱子作《詩集傳》,廢毛、鄭傳注,雜以理學,另起新意,治《詩》之風為一大變。
元、明重理學,故用《集傳》列於五經大全。清代考據大盛,注《詩》者不下百家。迨於近世,錢鍾書、聞一多亦好《詩》,時有新意焉。
中華人民共和國立,以《詩》屬辭章文學,異於他經,不令廢之,猶選《詩》啟蒙也。
它典
美辭妙篇,具錄於維基文庫︰詩經 |
儒家經典 | |
---|---|
六經 | |
詩經 | 尚書 | 易經 | 儀禮 | 樂經 | 春秋 | |
四書 | |
大學 | 論語 | 孟子 | 中庸 | |
十三經 | |
詩經 | 尚書 | 周禮 | 儀禮 | 禮記 | 周易 | 左傳 | 公羊傳 | 穀梁傳 | 論語 | 爾雅 | 孝經 | 孟子 |
敘事完備,有條不紊,遂列正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