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跳去內容

建築風格

出自維基百科,自由嘅百科全書
19 世紀嘅畫作《The Architect's Dream》(粵文:建築師之夢);幅畫展示咗多種西方文明嘅建築傳統,由古埃及建築以至古典復興建築都見到。
西關嘅陳氏書院俾好多人認為係一座典型嘅古典粵式建築[1]
順化皇城係一座相當典型嘅越南風格建築;同粵式建築有少少相似嘅地方,但又有唔少差異。

建築風格gin3 zuk1 fung1 gaak3英文architectural style)喺建築學上係指喺某個時期之間、由某個族群嘅人所起嘅建築物具有嘅一啲共同特徵,包括咗建築物各部份(屋頂等)嘅形態、起建築物嘅方法同建築材料等都可以係建築風格嘅一部份[2][3]

建築風格反映咗一個族群嘅文化、生活方式、科技水平、以至思想哲學[4][5]:例如係粵式建築噉,粵式建築其中一個特徵係好興用一啲唔易發霉嘅物料嚟起-反映咗粵人傳統上住喺炎熱潮濕嘅嶺南地區;而且粵式建築包含咗祠堂建築-反映咗粵人同其他唐人一樣,傳統上受到儒家思想影響,有拜祖先嘅習俗[6][7]

建築風格同一般嘅文化特性一樣,會隨時間變化。建築風格仲可以由一個族群傳播去第個族群嗰度,而喺呢個過程當中,學咗新風格嗰個族群往往會加啲自己嘅元素落去新學返嚟嘅風格:例如文藝復興建築喺大約 1425 年發源自意大利[8],但喺打後嗰兩個世紀傳播到去成個歐洲,令到法國人德國人英格蘭人等等開始跟住起文藝復興建築,但同時將自己獨有嘅一啲建築元素混入去佢哋所起嘅建築物嗰度;而 15 世紀之後,歐洲人喺大航海時期將佢哋嘅文化帶到去全世界嗰度,令到(例如)香港澳門等地都起咗好多西歐風格嘅建築物,而同時,呢啲港澳嘅西歐風建築物有陣又滲雜咗啲粵式建築嘅元素喺入面[9][10]

概念

[編輯]
香港仔天后廟;「屋頂有浮雕」係粵式建築嘅一個重要特徵。

建築風格係指建築物具有嘅藝術風格(art style)。建築物彼此之間可以喺好多屬性上有差異:建築物有好多部份,包括咗地基天花屋頂樓梯同埋呀噉;而且每個部份都可以喺形狀同埋材料等多方面有唔同嘅款,建築風格正正就係指唔同族群或者時期嘅人設計嘅建築物喺呢啲方面嘅系統性差異;例:東亞嘅人同印度或者歐洲嘅人比起嚟,硬係零舍鍾意用嚟起屋,所以「多木」就係東亞建築風格嘅一個特徵。建築風格好多時都係對環境嘅適應或者反映嗰個族群嘅信仰價值觀,所以係文化不可或缺嘅一個組成部份[2][3]

同任何文化產物一樣,一個族群嘅建築物喺風格上可以隨時間起變化:

  • 當一個族群嘅建築風格改變嗰陣,其改變通常都係逐漸嘅,好少可會一嘢變做全新風格,而啲建築師會慢慢噉學新嘅諗頭同適應新嘅環境-例如係粵式建築噉,就喺 15 世紀打後開始因為粵港地區同西人交流得多,而多咗啲西歐建築嘅元素喺入面,但呢個變化係隨住時間而慢慢噉出現嘅[1]
  • 另一方面,建築師有陣時又會出於反叛,特登起一啲同現存建築風格唔同嘅建築物,好似後現代主義建築(postmodern architecture)噉就係一個例子-啲建築師覺得當時盛行嘅現代建築太過簡約冇美感,所以創出咗後現代主義呢種風格,喺幾十年之內就出咗大批作品[11]
  • 而同其他潮流一樣,建築風格可以隨住時間而喪失人氣,但就算一種建築風格冇人再用,佢都有可能會有復興。例如古典主義建築(classical architecture)係古希臘古羅馬所用嘅建築風格[12],而喺西羅馬帝國冧咗之後(5 世紀),呢種風格開始冇人再用,但係到咗 18 世紀,西人開始大規模噉對古希臘同古羅馬嘅遺跡進行考古挖掘,形成咗新古典主義建築(neoclassical architecture)嘅風潮,大幅噉起一啲新嘅古典主義建築物,連香港都因為受到英國影響而起咗呢類建築物,終審法院大樓就係一個例子[13]

歐美建築

[編輯]

古典主義

[編輯]

古典主義建築(classical architecture)好大程度上係歐美建築嘅起源,狹義上係指歐洲文明起源-古希臘古羅馬-嘅建築[12][14]。古希臘風格嘅建築主要係由公民需要(而唔係宗教)嗰度演化出嚟嘅,而打後羅馬帝國大幅噉吸納古希臘人嘅文化,學埋古希臘嘅建築術,並且將古希臘人嘅建築實現喺佢哋自己起嘅嘢嗰度[14],令到兩者喺風格上好相似。例如古羅馬大建築師維特魯威(Vitruvius)喺寫書講建築嗰陣,就引用咗唔少古希臘建築師嘅諗頭,並且再發展上去。古希臘同古羅馬對成個歐洲文明嘅影響好深遠,所以就算到咗現代,古希臘人同古羅馬人嘅後代-歐洲人等地嘅人-都仲係好興將古典主義建築嘅元素融入去佢哋嘅現代建築嗰度[14]

古典主義建築有佢獨到嘅特徵。雖然由古希臘文明嘅誕生(大約公元前 8 世紀)至西羅馬帝國(公元 5 世紀)冧呢兩件事之間相差成超過 1,000 年嘅時間,而且古希臘同古羅馬一路喺建築風格上都有隨時間演變,但呢個時期嘅建築作品依然有好多共通點:喺整體設計上,古典主義建築重視對稱同理性秩序,務求一棟建築顯現出謙卑同智慧,所以喺設計棟建築物嗰陣古典主義嘅建築師會運用大量嘅數學原則(例如係黃金比例);而喺技術上,古典主義建築特點係偏向強調大條而且完全打戙嘅柱(尤其係喺棟建築嘅正面)同三角楣飾(pediment)嘅使用,偏好用雕像做裝飾,興用石頭大理石做料而少用,羅馬嘅建築會大量噉使用... 等等[15]

中世紀

[編輯]

公元 5 世紀打後,隨住西羅馬帝國倒塌,歐洲正式步入中世紀。喺中世紀嘅歐洲,唔同行業嘅工匠同商人興建立公會(guild),每個公會各自負責監控屬佢嗰行嘅歐洲人做嘢同埋組織嗰行嘅貿易(中世紀歐洲嘅建築師都有佢哋自己嘅公會)[16]。另一方面,中世紀嘅歐洲全面開始基督教化:遠古時期嘅歐洲人興拜嗰啲希臘羅馬噉嘅多神信仰走向衰落,並且俾一神論基督教取代-令到有股要求宗教建築轉變嘅潮流。於是乎,神職人員同商人帶住建築學方面嘅知識同埋改革歐洲建築嘅意欲行勻成個歐洲大陸,令到兩種泛歐洲風格喺 10 世紀開始成形-羅曼式同哥德式[17]

羅曼式

[編輯]

羅曼式建築(romanesque architecture)係喺 8 至 9 世紀開始興起嘅。當時呢種風格係查理曼大帝(Charlemagne, king of the Franks;768-814)偏愛嘅建築風格,查理曼大帝喺保護歐洲免受回教徒入侵上做咗好大嘅貢獻,令到佢相當受嗰陣時嘅歐洲人歡迎,仲喺 800 年嘅聖誕日俾人正式封咗做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於是乎,查理曼大帝鍾意嘅羅曼式建築開始由意大利、法國、同德國嗰度擴散開去,遠及斯堪的納維亞[18][19]

羅曼式建築有以下嘅特色:啲建築物(尤其係教堂)好興用十字架噉形嘅平面佈置,半圓形後殿(apse)後面有啲俾牆遮住咗嘅走廊喺度,啲門上面好多時會有具有浮雕嘅半圓形鼓室(tympanum),而且頭頂上嘅拱頂(vault;指由多個彼此之間平衡嘅拱組成嘅天花板)會由好粗嘅柱同厚嘅牆支撐-因為當時啲建築師仲未係好識點樣整輕嘅拱頂,而牆厚呢一點亦都令到啲窗焗住要細啲,搞到啲教堂內部好多時會比較暗。另一樣好獨特嘅特徵係佢哋興用盲拱廊(blind arcade;指冇門冇窗喺下面嘅拱)修飾一啲冇窗嘅牆,據講噉係因為用呢種手法修飾啲牆易過用玻璃窗[18]

哥德式

[編輯]

哥德式建築(gothic architecture)係喺十字軍時期(11 世紀尾至 13 世紀尾)嘅法國興起嘅,俾好多人覺得係人類建築史上其中一個最有影響力嘅建築風格。呢種風格最重點嘅特徵係飛扶壁(flying buttress):飛扶壁係一啲拱型嘅結構,由一埲牆嘅上半橛伸出,一路伸落去一個質量大啲嘅物體嗰度(通常係地下或者棟嘢嘅下一層),用嗰嚿大啲嘅物體嘅質量抵抗嗰埲牆所受(由一個好高好重嘅天花施加)嘅力[20]

喺當代嘅歐洲,飛扶壁係一樣建築學上嘅大革新:呢種結構令到中世紀歐洲嘅建築師突然間變成能夠起一啲(同打前嗰啲建築物嘅天花板比起上嚟)高好多重好多嘅拱頂;而且因為有飛扶壁幫手撐住個天花板,哥德式建築啲牆可以唔使咁厚,啲窗可以大好多[20],啲窗大就即係有得用有色玻璃,而事實係,哥德式嘅教堂建築成日會用有色玻璃描繪聖經或者聖人嘅故仔;同時,「有得起好高嘅結構」引起咗一股「要指向天堂」嘅風潮,啲建築物嘅塔頂好多時都變到好尖,啲拱頂高得好交關,起到一個「要向天堂進發」嘅氣勢。哥德式建築嘅呢啲宏大嘅結構俾當時嘅教會同貴族用嚟向平民-啲平民好多時連有冇飯開都成問題-展示自己幾咁威[21]

拜占庭式

[編輯]

東歐嘅傳統建築係建基於拜占庭式建築嘅。拜占庭式建築(Byzantine architecture)係指東羅馬帝國(又叫「拜占庭帝國」)嘅建築風格。喺公元 330 年,羅馬帝國將首都搬咗去東歐嘅君士坦丁堡(Constantinople;希臘文:Κωνσταντινούπολις)嗰度,而打後羅馬帝國喪失咗佢西半橛大部份嘅領土,令到西羅馬帝國倒塌。雖然係噉,東羅馬帝國依然統治住大半個東歐同細亞細亞,而且繼續以「羅馬人」自居,要再過多成差唔多 1,000 年先至冧[22]。拜占庭式建築都係受古典建築影響嘅,但係因為東歐同西歐喺文化上嘅種種差異(例如東歐人多數信東正教,唔似得中世紀西歐人噉聽羅馬教會話),令到拜占庭人發展咗一套唔同嘅風格。呢套風格對成個東歐-遠至俄羅斯高加索地區-影響深遠。例如俄羅斯就曾經喺 19 世紀早期搞復興拜占庭式建築嘅風潮,仲將佢嗰種建築風格傳到去受過佢影響嘅地區,好似係東北三省[23]

拜占庭建築喺幾何上嘅複雜度同古典建築比起上嚟提高咗、好興喺中央大圓頂下面整一環窗、用料上唔淨只用石頭仲會用、會自由噉使用古典建築嘅柱形、偏好用鑲嵌藝術(mosaic)做裝飾多過用雕刻、而且啲窗興用一浸浸薄嘅雪花石膏嚟令到室內光啲。現存嘅拜占庭式建築多數都係宗教性嘅建築[23]

一般認為,拜占庭建築嘅代表作係位於伊斯坦堡(舊名「君士坦丁堡」)、家陣俾土耳其攞咗嚟做博物館聖蘇菲亞大教堂(Hagia Sophia;Αγία Σοφία)[23]

文藝復興

[編輯]

中世紀嘅基督教喺某種程度上偏向排斥信多神信仰嘅古希臘同古羅馬文化,但由 1400 年代開始,歐洲有咗大變革-史稱文藝復興(The Renaissance)。喺呢個時代,歐洲人發明咗一樣革命性嘅技術-印刷術,令到歐洲嘅文化又再一次起咗重大變化:印刷術嘅發明令到歐洲人有得大規模噉印書同分享知識,搞到教會冇得再獨佔住啲知識,一方面令到歐洲人重拾對古典時代(古希臘同古羅馬)嘅興趣,同時令人文主義興起,歐洲人開始重視對人嘅研究,而唔淨只係集中研究上帝神學,有代表性嘅建築物當中多咗好多非宗教性嘅建築物。好多時文藝復興啲人都對個別建築師-例如係米高安哲羅-嘅風格有興趣,有咗所謂嘅藝術家個人崇拜[24]

文藝復興建築(Renaissance architecture)好有特色:呢種風格運用咗大量嘅古典主義元素得嚟又結合中世紀(尤其係哥德式)嘅元素喺入面[8],好似古典式噉重視對稱、比例、同埋秩序,尤其係啲柱、拱、同埋圓頂嘅安排會跟從好嚴格但係又簡單嘅數學方程式,唔似得中世紀噉興複雜-甚至有少少岩岩巉巉-嘅比例系統;另一方面,新興嘅技術令到建築物多咗某啲新元素可以用,例如係水利工程上嘅創新令到建築物有得用噴水池做裝飾[8]

巴洛克式

[編輯]

巴洛克式建築(Baroque architecture)係一種喺 17 世紀嘅意大利發源嘅建築風格。當時基督新教發源咗冇幾耐,但係成功噉由羅馬天主教會手上攞走咗好多信徒,於是依然由羅馬天主教主導嘅拉丁歐洲-指法國、意大利、西班牙、同葡萄牙呢啲語言發源自拉丁文嘅地區-發展咗一套用嚟展示羅馬教會權威嘅風格[25]

巴洛克式建築係一種好浮誇嘅風格:巴洛克式嘅教堂興有好闊、有時呈橢圓形嘅中殿;有陣時啲建築元素會特登整到好似唔完整噉嘅樣;啲裝飾會華麗得好交關而且興鑲;天花板會有大規模嘅濕壁畫;內部會勁喺度用畫同雕像做裝飾;甚至乎啲牆上面嘅裝飾興運用視錯覺呀噉。大量使用圖像(無論係畫定係雕像)同埋華麗裝飾呢啲特徵好具有羅馬天主教嘅作風,所以以新教徒為主嘅日耳曼地區(包括英國、德國、同北歐等)好多時都唔多鍾意呢種風格,甚至對巴洛克懷有敵意,所以巴洛克嘅代表作多數集中喺拉丁歐洲同埋受拉丁歐洲影響過嘅地區。另一方面,巴洛克式嘅建築喺地區都見得到,尤其係前葡萄牙殖民地澳門,噉係因為嗰陣時嘅粵港澳地區係明朝對西歐嘅主要港口,令到西歐文化湧入粵港澳地區[25]

古典復興

[編輯]

喺 18 世紀嗰陣,歐美地區開始咗一股新古典主義建築(neoclassical architecture)嘅風潮:歐美人開始大規模噉做考古學工作,掘咗好多古羅馬同古希臘嘅文物出嚟,再一次令到歐美人對古典時代嘅興趣大增,新古典主義嘅時代背景係歐洲各大國同埋當時啱啱立咗國冇幾耐嘅美國都有志將自己塑造成古希臘同古羅馬嘅「真正」繼承者,再將古典建築融入埋當代嘅技術,形成咗規模龐大、啲造型又似十足古典主義嘅新建築物。呢啲新古典主義建築好多去到廿一世紀都仲具有象徵性嘅地位,例如巴黎嘅凱旋門就俾好多人同法國聯想埋一齊[13]

哥德復興

[編輯]

哥德復興式建築(gothic revival architecture)始於 18 世紀中嘅英格蘭。當時維多利亞女王下嘅英國聖公會好想將自己塑造成新教分裂打前嘅羅馬教會嘅繼承者,所以開始返睇中世紀嘅教堂建築風格,外加嗰時嘅美國勁喺度用新古典風格起嘢,令到嗰陣嘅英國最後決定作對式噉用哥德式風格起教堂,仲開始鼓吹用同樣嘅風格起一啲非宗教性嘅建築物。跟手英格蘭仲靠住大英帝國嘅影響力,將呢股潮流引進到去受大英帝國統治或者影響嘅地區-包括澳紐、印度、同香港呀噉。呢種風潮取得空前嘅成功,仲影響咗美國同俄羅斯呢啲理應同英國唔啱牙嘅國家[26]

工業革命及後

[編輯]

喺 19 世紀初開始,歐美地區開始咗全面嘅工業革命(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生產嘅過程由人手做為主變成用機械大規模噉做。令到建築風格起咗重大嘅變化,包括新材料(例如係)嘅使用以及所謂嘅「玻璃」(iron-and-glass)嘅結構。而且中產階層嘅出現令到藝術成為咗一樣大眾化嘅嘢,所以呢個時期嘅代表性建築物經已唔會再以宗教建築為主,而係以公共建築物同有錢人嘅屋企等為主[27][28]

伊斯蘭建築

[編輯]

現代中東嘅建築主要係以伊斯蘭建築(islamic architecture)為主[29][30]。呢種風格起源自 7 世紀,當時嚟自麥加先知穆罕默德(Muhammad;阿拉伯文:مُحمّد)建立咗伊斯蘭教(又叫回教),而打後受到穆罕默德嘅啟發,阿拉伯人積極噉將伊斯蘭教傳揚開去,令伊斯蘭教橫掃成個中東同埋北非(包括埃及),甚至仲伸延到去伊比利亞半島中亞嗰度。伊斯蘭教建築局部建基於喺佢之前嘅基督教建築,又有參考古希臘同古羅馬嘅建築。另一方面,伊斯蘭教嘅其中一樣最大嘅特徵係嚴禁拜偶像[29],所以好忌諱整雕像或者浮雕,多數時間亦都會禁止信徒用任何形式嘅圖像-無論係畫、雕像、定浮雕-描繪上帝(回教徒稱之為「真主阿拉」)或者包括穆罕默德在內嘅眾先知。呢種對圖像嘅忌諱令到伊斯蘭建築冇得用傳統建築興用嘅裝飾,所以要諗新橋裝飾啲建築物-形成咗獨特嘅伊斯蘭風格建築[29]

初期嘅伊斯蘭建築特徵有一啲古典主義嘅特色,但係又有好多佢獨有嘅特徵,包括咗:清真寺會有又高又細指向天(有陣時螺旋形)嘅宣禮塔,呢啲宣禮塔嘅用途係俾教士喺塔頂大聲噉呼喚信徒做禮拜;因為多數起喺沙漠地區嗰度,所以好少可用木做料;啲門同窗嘅拱多數以馬蹄形、尖頂形、或者複雜形狀為主;近乎完全冇圖像裝飾,反而會大量噉使用植物圖案、幾何圖案、色水鮮艷嘅磚片、同埋用阿拉伯字母寫成嘅書法嚟做裝飾,啲書法多數以阿拉伯文為主-因為原版可蘭經(Quran;القرآن)係用阿拉伯文寫成嘅。呢啲特徵令到佢同歐洲或者印度嘅建築起到鮮明嘅對比[29]

呢類建築喺全中東都搵得到,而且因為當時回教徒成功噉征服咗伊比利亞半島成幾個世紀,所以呢類建築喺西班牙同葡萄牙都大把。好似係西班牙哥多華哥多華大教堂(Mezquita-Catedral de Córdoba)噉,佢本嚟係一座清真寺,而基督徒喺 13 世紀收服西班牙之後將佢變返做座教堂,但係佢嘅建築風格依然睇到明顯嘅伊斯蘭影響[29]

波斯式

[編輯]
内文:伊朗建築

波斯(Persia)係伊朗波斯文:ایران)舊時喺英文入面嗰個名,但係查實波斯人自古以嚟都係嗌開自己住嗰笪地做「伊朗」嘅[31]。喺遠古時代,波斯喺宗教上係以本土嘅拜火教做主導嘅,回教徒喺 7 世紀嗰陣成功噉征服波斯,令到波斯開始伊斯蘭化[32]。雖然係噉,波斯人不嬲都對自己嘅文化好自豪,會將自己原來嘅文化同當時新嚟嘅伊斯蘭文化融合,再加上伊朗喺地勢上俾群山圍住,令到佢同中東第啲地區相對隔絕,最後形成咗一套獨特嘅波斯式伊斯蘭建築[33]

波斯式伊斯蘭建築有以下特點:呢種建築興用大量凹陷嘅外牆,尤其係啲有窗嘅牆,個窗會喺凹陷咗嘅位嗰度,呢種設計令到啲窗冇咁易俾太陽曬到-令到啲窗涼爽啲;啲窗好多時會係好精細嘅幾何圖案;圓頂會好似有少少漲咗噉嘅樣,而且內部有極之精緻嘅磚片裝飾;幾何圖案嘅運用比起伊斯蘭世界第啲地區嘅仲犀利得嚟,又冇阿拉伯建築咁忌諱圖像... 等等[33]。波斯式伊斯蘭建築仲有大量嘅樂園花園(paradise garden),用一個善用水、又綠意盎然嘅花園嚟模擬傳統回教徒相信虔誠信徒死咗之後會去嘅天園[33]

波斯式伊斯蘭建築喺印度都唔少。查實有段故:成吉思汗嘅大帝國喺成吉思汗死咗冇幾耐就散咗,分裂做幾個國家,成吉思汗其中一啲後裔霸住波斯獨據一方,而後嚟巴卑爾(Babur the Tiger;ظهیرالدین محمد بابُر)南下攻打印度,征服咗大半個印度半島,建立咗蒙兀兒汗國(Mughal Empire;گورکانیان),將蒙兀兒嗰一套波斯式伊斯蘭文化傳到去印度[34]。例如舉世聞名嘅泰姬陵(Taj Mahal;梵文:ताज महल)噉,就用咗波斯式伊斯蘭風格[35]

奧斯曼式

[編輯]

喺 13 世紀尾嗰陣,拜占庭帝國沒落,細亞細亞喺政治上分裂咗做一大柞彼此之間獨立嘅土耳其人親王國,當中由奧斯曼一世(Osman I;奧斯曼土耳其文:عثمان غازى)所率領嗰個集結咗一大班唔同宗教背景嘅人,攻佔咗戰略重點城市伊斯坦堡(Istanbul),仲向歐洲同非洲進攻,建立咗橫越歐亞非三個大陸嘅大帝國-史稱奧斯曼帝國(奧斯曼土耳其文:دولت عليه عثمانیه;現代土耳其文:Osmanlı Devleti)[36]

奧斯曼帝國同佢打前嘅拜占庭帝國同樣以細亞細亞做權力中心,加上又佔領咗一大橛嘅東歐,所以受東歐基督教(東正教)影響得好犀利,令到奧斯曼建築(Ottoman architecture)有一套同第啲伊斯蘭建築好唔一樣嘅特色,而且奧斯曼建築唔同時期之間有相當大嘅變化。當中古典奧斯曼建築時代(1437–1703)最常俾人攞嚟做奧斯曼建築嘅代表:奧斯曼人受拜占庭式建築代表作聖蘇菲亞大教堂影響,興用好似聖蘇菲亞大教堂噉嘅大圓頂,但係又改變咗啲比例,將建築物內部開放出嚟,等建築物內部有充足嘅光,並且闊綽噉用窗嚟造光同影[37]

印度建築

[編輯]
内文:印度建築

印度河文明(Indus Valley civilization)係人類史上其中一個最早嘅文明,距今超過 5,000 年歷史。印度河文明可以話係兩河流域文明嘅東方分枝,所以早期嘅印度建築同兩河流域嘅有好多相似之處。當時嘅遠古印度人拜好多唔同嘅神,而後嚟呢啲信仰形成咗印度教(Hinduism),印度教持有一種同時似泛神論同一神論嘅觀點[38],世界萬物都係各種神祇嘅延伸,而好多印度教徒相信,各種神祇講到尾都係一個全能上帝嘅唔同面相,由、神祇、以至皇者都可以係崇拜嘅對象。印度教又有獨特嘅宇宙觀,認為宇宙嘅本質係循環,相信宇宙係噉重複受創造同毀滅,而佛教當中嘅投胎轉世呢個諗頭都係起源自印度教嘅[39]。呢啲獨特嘅宇宙觀好多時會反映喺印度建築(Indian architecture)上-而且唔淨只宗教性嘅建築係噉[40][41]

現代印度具有不遜色於中國同歐洲嘅文化多樣性,所以唔同地區嘅建築風格可以好唔同:直至廿一世紀,成個印度有幾廿種地區性嘅建築風格[42]

古印度

[編輯]

遠古時代(指公元 500 年之前)嘅印度喺宗教同哲學思想上發展得好蓬勃,思想家人才輩出(例如係釋迦牟尼噉)。古印度嘅建築好多時都反映咗當時嘅印度人嘅世界觀同宇宙觀:古印度建築(尤其係宗教建築)興用又高又勁雕嘢、好似山噉形狀嘅塔嚟講故仔,用塔上面嘅浮雕或者第啲圖案反映印度教入面嗰啲人物嘅故仔,啲圖案有陣時可以好大膽,例如係描繪印度教神祇嘅性愛;因為印度教當中「眾生皆平等」嘅諗法,而好鍾意用動物嘅形象做裝飾;而喺要塞同宮殿嘅高處會用大量嘅開放式便亭(kiosk)。印度亦都出咗名零舍多岩雕建築(rock-cut architecture;指由啲自然存在嘅巨大岩石嗰度雕一棟建築物出嚟),例如阿旃陀石窟(Ajanta Caves)就舉世聞名,係一列 30 個嘅佛教石窟紀念碑[43]

除咗呢啲,古印度一樣好有特色嘅建築係舍利塔(stupa;梵文:स्तूप)-用一個圓頂嘅(通常石造)結構代表印度教宇宙當中嘅神山須彌山(Mount Meru;मेरु),而啲古印度人好興攞呢種結構嚟儲藏一啲同佛祖有關嘅聖物。呢類建築喺受印度影響過嘅南亞東南亞各地,以至東亞都搵得到:舍利塔成日俾東亞嘅佛教徒攞嚟放高僧嘅舍利,而舍利塔嘅興建仲遠至歷史上不嬲都與世隔絕嘅日本嗰度[44]

古印度對佢周邊嘅國家同地區有好勁嘅文化影響力,就連中國都由古印度嗰度借咗(例如)佛教過去。古印度嘅龐大影響力令到南亞各地同東南亞(以至東亞某啲地區)等地嘅人喺宗教上都受印度教或者佛教影響,而且佢哋嘅建築風格往往有印度建築嘅影喺度,會具有上述嗰啲古印度建築噉嘅特徵[40]

錫克教式

[編輯]

錫克教建築(Sikh architecture)係源自於錫克教嘅一種建築風格。錫克教(Sikhism;頻渣別文:ਸਿੱਖੀ)係 15 世紀尾喺印度北部起源嘅一個宗教,當時印度半島嘅印度教徒同回教徒關係好緊張,教祖納那克(Guru Nanak)創立咗錫克教,呢個教喺哲學上結合咗印度教同回教嘅元素,主張人類應該過真誠、忠貞、同埋純潔嘅生活[45]。喺納那克開始傳道之後冇幾耐,錫克教嘅人氣就有住爆發性嘅增長,到咗廿一世紀經已係世界十大宗教之一。早期嘅錫克教徒想佢哋嘅禮拜堂有獨到嘅特徵,於是就創建咗錫克教建築呢種新風格出嚟[46]

錫克教建築受到印度教建築同伊斯蘭式建築嘅影響,又有一套獨特嘅風格,特色係帶有一種進步嘅價值觀、有複雜精細嘅裝飾、追求簡樸嘅美感、同埋流動嘅線條。雖然話錫克教建築係一套源自宗教嘅建築風格,但係佢相當受歡迎,喺廿一世紀經已俾人攞嚟起各種各樣嘅非宗教性建築[46]

東亞建築

[編輯]
睇埋:中國建築

成個漢字文化圈嘅建築藝術都係受到遠古時代嘅中國所影響嘅。現代中國各地喺建築風格上有相當高嘅多樣性,但係都有某啲共通點(顯示佢哋喺好大程度上同源)[47]:無論係喺中國邊忽,啲傳統建築都興講求要兩面對稱、會整一啲俾建築四面環繞嘅開放空間、興運用由風水嗰度走出嚟嘅諗頭、偏好打橫發展(而唔係打戙發展)、同埋會使用道教宇宙觀同埋神話入面嘅符號象徵。除咗噉,同歐亞大陸第啲地區嘅建築比起上嚟,中國古建築零舍鍾意用木做料嚟起(呢點間接搞到古建築好多時比較難保存)[47]。上述嘅呢啲特徵喺日本、朝鮮半島、同越南等地嘅建築風格身上亦都睇得到[47]

直至廿世紀為止,中國嘅古建築可以分做多個流派,最出名嘅有六大派:派、派、派、派、派、同埋[48];另一方面,粵人亦都有獨特嘅粵式建築[1]

古中國建築

[編輯]

古代中國個個朝代嘅建築風格都唔同。對於粵人嚟講,中國古建築當中最重要嘅要數唐朝嘅建築:喺公元前 1 世紀嗰陣,南越國皇朝收服,令到嶺南喺歷史上第一次成為中原皇朝嘅領土,但係嗰陣時經已有百越人喺呢頭住,百越人有自己嘅語言同文化,包括建築;打後喺 7 世紀頭開始,大唐皇朝開始全面噉漢化今日嘅華南,先至令到南越語言開始受中古漢語同化(最後形成今日嘅廣東話)之餘,亦都令到嶺南呢頭喺第啲方面-包括建築風格-開始全面噉漢化。現代粵文化受大唐嘅文化影響深遠[49]

唐朝

[編輯]
内文:唐朝建築

唐朝建築泛指唐朝嘅建築風格。喺南北朝時期嘅尾段,中國陷入紛亂,而後嚟本來服侍住北朝李淵趁勢喺地方起兵,最後喺公元 618 年贏得江山統一天下,並且將國號定為「大唐」,建立咗古代中國其中一個最輝煌嘅朝代。大唐嘅一個特點係佛教開始興盛-同獨專儒術嘅漢朝形成相當強烈嘅對比。大唐對佛教嘅重視亦都反映喺其他方面,唐朝人派咗好多使者-例如係唐三藏-遠赴印度(唐朝人稱之為「天竺」)學佛,呢啲使者仲將由印度嗰度學到嘅第啲知識傳返過去中土嗰度,令到唐朝建築一定程度上受印度建築嘅影響,形成咗一套同打前嘅朝代嘅建築截然不同嘅一套風格。代表作有位於山西五台縣、俾建築學家梁思成稱之為「中國第一國寶」嘅佛光寺[50][51]

喺風格上,唐朝建築嘅特徵係氣魄宏偉、嚴整開朗、舒展樸實、色調簡潔明快。唐朝建築好多時都規模宏大而且有住好嚴整嘅規劃,亦都開始成熟噉運用建築群嘅整體規劃[52]。唐朝建築善於大量噉使用木做料,而啲佛塔就主要用磚石嚟起。唐朝建築影響力好勁,唔單只影響咗後世嘅中國建築,仲對隔咗個海嘅日本建築影響深遠[53]:日本由奈良時代(8 世紀大部份時間)開始引入咗大唐嘅建築風格,將唐朝建築作為自身嘅建築風格嘅基礎,並且獨立於中國噉繼續將呢種風格發展上去,喺某啲方面比起後代中國建築仲更加完整噉保留咗唐朝建築嘅風貌[54]

喺廿世紀及後嘅粵港澳地區,不嬲興以「唐人」自居嘅粵人又有起咗啲參考唐朝風格嘅建築物,例如香港鑽石山志蓮淨院就係一個出眾嘅作品[52]

粵派建築

[編輯]
内文:粵式建築

粵派建築,又叫嶺南建築,泛指嶺南地區粵人嘅建築風格。古典嶺南建築係喺 14 世紀成形嘅:嗰時嶺南漢化得七七八八,百越同漢文化融合,形成咗一種新風格。古典嶺南建築好有地方特色:同中原核心地帶(即係北方)比起上嚟,嶺南氣候又熱又濕立立,如果將中原嗰套建築風格直接搬落嚟嘅話,會好容易有溫度唔舒服或者發霉呢類濕滯嘢。所以粵人整咗一套同中原人唔同嘅建築風格。古典嶺南建築通常比較輕,而且會用通透同冇咁易發霉嘅材料起,色水會偏好灰白或者係綠呢啲柔和嘅色調。喺結構方面,呢啲建築通常有多層嘅斜坡頂同方形柱,而且因為氣候冇中原地方咁凍,令到嗰度啲人鍾意向外面行,所以嶺南民居建築就發展咗好多露台呢類嘅開放式結構,等人有得唞涼。總體嚟講,呢柞特徵令到古典嶺南風格嘅建築物望落都比較輕同涼爽[55][56][57]

除咗噉,因為嶺南自從明朝時代(14 至 17 世紀)開始就做咗中國嘅主要對西方港口,所以受西歐文化影響得好犀利,好興將西方建築嘅某一啲特徵(例如係巴洛克式同洛可可式嘅建築元素)融入古典嶺南建築嘅作品當中[55]

日本建築

[編輯]
内文:日本建築

日本建築平假名:にほんけんちく;日羅:nihon kenchiku)係指日本嘅傳統建築風格。雖然日本建築同中國各派古建築一樣都係受到唐朝建築影響,但係因為日本地理上與世隔絕,又加上日本本土經已有一定嘅固有文化,令到日本人最後將由唐朝學返嚟嘅建築術變成自己獨有嘅風格。日本建築有唔少唐朝建築有嘅特徵,但係又有好多佢獨有嘅嘢:包括係極之重視用木(有大量純木製建築物,好似係東大寺噉)、傾向係噉咦離開地面少少、同啲屋頂會用瓦片或者乾嘅植物性物料;內部地板興用榻榻米,等啲人可以坐或者瞓喺上面;而啲房好多時用趟門而唔係牆隔開,等間屋嘅主人有得按照場合改變空間嘅使用。除咗噉,日本亦都係歐洲同中東以外少數傳統會起城堡嘅地區[58][59]

由廿世紀開始,日本建築同其他日本文化一樣,隨住動漫等嘅影視作品傳到去世界各地[58]

廿世紀及後

[編輯]

現代建築

[編輯]
内文:現代建築

喺廿世紀頭嘅西方世界,建築學界開始唔妥成日都淨係復興舊建築風格,亦都開始唔鍾意巴洛克或者哥德嗰啲勁用裝飾嘅風格,於是產生咗一系列新嘅思想,掀起咗現代建築(modern architecture)嘅風潮。當中德國喺 1907 年建立嘅德意志工藝聯盟(Deutscher Werkbund)同埋喺 1919 年建立嘅包浩斯(Bauhaus)學派尤其令人注目,佢哋重新界定建築學,將建築學視為藝術、工藝、同科技嘅終極結合[60]

初頭嗰陣,現代建築係一套哲學同美學嘅運動,而喺一戰打後,現代建築師開始諗咗一套完整嘅風格應付戰後嘅新社經秩序,集中於應對中產階層同基層嘅需要,而唔係好似舊時啲建築師噉一味用有歷史性嘅風格嚟迎合(嗰時經已沒落嘅)貴族階層嘅需要。現代建築嘅特色係將建築物簡約化,攞走啲不必要嘅裝飾,而淨係流露出棟建築物嘅幾何型態;現代建築物會展現佢哋嘅功能同結構元素,唔介意露出棟嘢嘅鋼筋水泥;而且加上科技上嘅進步,建築物嘅高度進一步提升,例如管狀結構(tube)嘅發明令到人類能夠起超過 40 層高嘅樓。而好似賴特(Frank Lloyd Wright)等嘅名建築師發展出有機建築(organic architecture)嘅諗頭,指出建築物嘅型態應該由用佢嘅人嘅需要同佢周圍嘅環境定義。去到廿世紀中,現代建築經已因為全球化而廣傳-全世界嘅人冚唪唥都喺度用緊[61]

後現代主義

[編輯]

喺廿世紀中,有好多建築師都開始唔妥現代建築嘅潮流,嫌現代建築裝飾少,冇啲美感[11]。於是喺廿世紀中嘅歐洲,建築界起咗一股後現代主義建築(postmodern architecture)嘅風潮,結合當代嘅建築科技同埋平價嘅材料,並且運用現代前嘅建築美學嚟起嘢,好多時會用古代風格嘅元素(例如哥德式元素仲係相當有人氣)。美國建築師羅伯特·文丘里(Robert Venturi)將後現代主義界定為一個「修飾過嘅屋仔」(decorated shed)-一棟普通嘅建築物,內部設計基於功能,而外部設計係有住花巧裝飾嘅[62]。後現代主義建築喺幾何上複雜度高、興將大型結構揼散做細部份、形狀成日都唔對稱而且好多時基於大自然入面嘅物件[62]

世界各地嘅人起後現代主義建築嗰陣,都興將自己嘅一啲傳統文化融入去棟建築物嗰度,例如係印度德里蓮花寺(Lotus Temple)噉,好有後現代嘅作風,同時又反映咗蓮花喺印度教等印度嘅宗教信仰當中傳統代表咗純潔同神聖[63]

睇埋

[編輯]

文獻

[編輯]
  • Hopkins, O. (2014). Architectural Styles: A Visual Guide. Laurence King Publishing.
  • Jonathan Glancey, D. K. (2017). Architecture: A Visual History. Dorling Kindersley.
  • "Alpers in Lang": Alpers, Svetlana, "Style is What You Make It", in The Concept of Style, ed. Berel Lang, (Ithaca: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1987), 137-162, google books.
  • Elkins, James, "Style" in Grove Art Online, Oxford Art Onlin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accessed March 6, 2013, subscriber link.
  • Elsner, Jas, "Style" in Critical Terms for Art History, Nelson, Robert S. and Shiff, Richard, 2nd Edn. 2010,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ISBN 0226571696, 9780226571690, google books.
  • Gombrich, E. "Style" (1968), orig.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the Social Sciences, ed. D. L. Sills, xv (New York, 1968), reprinted in Preziosi, D. (ed.) The Art of Art History: A Critical Anthology (see below), whose page numbers are used.
  • "Kubler in Lang": Kubler, George, Towards a Reductive Theory of Style, in Lang.
  • Lang, Berel (ed.), The Concept of Style, 1987, Ithaca: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ISBN 0801494397, 9780801494390, google books; includes essays by Alpers and Kubler.
  • Preziosi, D. (ed.), The Art of Art History: A Critical Anthology,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8, ISBN 9780714829913.

[編輯]
  1. 1.0 1.1 1.2 清末陳家祠內探「七絕」集嶺南建築藝 互聯網檔案館歸檔,歸檔日期2019年4月6號,.. 中國新聞網.
  2. 2.0 2.1 Preziosi, D. (ed.) The Art of Art History: A Critical Anthology,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8.
  3. 3.0 3.1 Ching, F. D. (2014). Architecture: Form, space, and order. John Wiley & Sons.
  4. J. Philip Gruen, “Vernacular Architecture,” in Encyclopedia of Local History, 3d edition, ed. Amy H. Wilson (Lanham, Maryland: Rowman & Littlefield, 2017): 697-98.
  5. Sheng, W. (2006). Regional Character of Architectural Culture [J]. Anhui Architecture, 2.
  6. 陈氏书院一一广东岭南建筑史上的一颗明珠 互聯網檔案館歸檔,歸檔日期2019年4月6號,..
  7. 嶺南建築 互聯網檔案館歸檔,歸檔日期2019年4月6號,..
  8. 8.0 8.1 8.2 Banister Fletcher, History of Architecture on the Comparative Method (first published 1896, current edition 2001, Elsevier Science & Technology.
  9. 港原嚟有四代殖民地建築!原著喺2017年2月28號歸檔。喺2019年4月7號搵到
  10. 港的殖民色彩建築原著喺2019年4月7號歸檔。喺2019年4月7號搵到
  11. 11.0 11.1 Fez-Barringten, Barie (2012). Architecture: The Making of Metaphors. Newcastle upon Tyne: Cambridge Scholars Publishing.
  12. 12.0 12.1 Summerson, John (1980). The Classical Language of Architecture. Thames and Hudson Ltd. pp. 7–8.
  13. 13.0 13.1 Dowling, Elizabeth Meredith, New Classicism, Rizzoli, 2004.
  14. 14.0 14.1 14.2 "Introduction to Greek architecture". Khan Academy.
  15. Tzonis, A., & Lefaivre, L. (1986). Classical architecture: The poetics of order. Mit Press.
  16. Epstein, S.R.; Prak, Maarten, eds. (2008). Guilds, Innovation and the European Economy, 1400–1800.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7. Fletcher, Richard, The Conversion of Europe. From Paganism to Christianity 371-1386 AD. London 1997.
  18. 18.0 18.1 V.I. Atroshenko and Judith Collins, The Origins of the Romanesque, Lund Humphries, London, 1985.
  19. Rolf Toman, Romanesque: Architecture, Sculpture, Painting, Könemann, (1997).
  20. 20.0 20.1 Grodecki, Louis (1977). Nervi, Luigi, ed. Gothic Architecture. In collaboration with Anne Prache and Roland Recht, translated from French by I. Mark Paris.
  21. Wilson, Christopher (2005). The Gothic Cathedral – Architecture of the Great Church. Thames and Hudson.
  22. Bordewich, Fergus M. "A Monumental Struggle to Preserve Hagia Sophia". Smithsonian.
  23. 23.0 23.1 23.2 Savelyev, Yu. R. Vizantiysky stil v architecture Rossii (Савельев, Ю. Р. Византийский стиль в архитектуре России. - СПБ., 2005) Saint Petersburg, 2005.
  24. Andrew Martindale, Man and the Renaissance, 1966, Paul Hamlyn,
  25. 25.0 25.1 Though there is a vast literature on the subject, a succinct overview can be found in: Francis Ching, Mark Jarzombek, Vikram Prakash, A Global History of Architecture, Wiley Press, 2006.
  26. Curl, James Stevens (1990). Victorian Architecture. Newton Abbot, Devon and London: David & Charles.
  27. David S. Landes (1969). The Unbound Prometheus. Press Syndicate of the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28. Steam Punk 互聯網檔案館歸檔,歸檔日期2019年4月6號,.. TV Tropes.
  29. 29.0 29.1 29.2 29.3 29.4 Esposito, John (1998). Islam: The Straight Path (3rd e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pp. 9, 12.
  30. Fletcher, Banister. A History of Architecture on the Comparative Method 4th Edition, London, p. 476.
  31. Yarshater, Ehsan. Persia or Iran, Persian or Farsi.
  32. Caheb C., Cambridge History of Iran, Tribes, Cities and Social Organization, vol. 4, p305–328
  33. 33.0 33.1 33.2 Arthur Upham Pope. Persian Architecture. George Braziller, New York, 1965.
  34. Richards, John F. (1995), The Mughal Empir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35. Asher, Catherine Ella Blanshard (2003) [first published 1992]. The New Cambridge History of India, Vol I:4 - Architecture of Mughal India (Hardback).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36. Necipoğlu, Gülru (1995). Muqarnas: An Annual on Islamic Art and Architecture. Volume 12. Leiden : E.J. Brill.
  37. Goodwin, Godfrey (1993). Sinan: Ottoman Architecture & its Values Today. London: Saqi Books.
  38. Charles Taliaferro and Elsa J. Marty (2010), A Dictionary of Philosophy of Religion, Bloomsbury Academic, pages 98-99.
  39. Damien Keown (2013). Buddhism: 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pp. 28, 32–38.
  40. 40.0 40.1 Singh, Upinder (2008). A History of Ancient and Early medieval India : from the Stone Age to the 12th century. New Delhi: Pearson Education.
  41. Harle, J.C., The Art and Architecture of the Indian Subcontinent, 2nd edn. 1994, Yale University Press Pelican History of Art.
  42.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2008), North Indian temple architecture.
  43. "Ajanta Caves".
  44. 吳, 慶洲. 藏傳佛塔與建築裝飾. 中國建築. Vol. 034. 錦繡出版 (王進榮).
  45. Rose, Tudor (2015). Agree to Differ. UNESCO Publishing.
  46. 46.0 46.1 Kerry Brown, ed. (1999). Sikh Art and Literature. Routledge.
  47. 47.0 47.1 47.2 Liang, Ssu-ch'eng 1984, A pictorial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 a study of the development of its structural system and the evolution of its types, ed. by Wilma Fairbanks, Cambridge (Mass.): MIT Press.
  48. 中國建築六大派,驚艷四海! 互聯網檔案館歸檔,歸檔日期2019年4月6號,..
  49. 嶺南建築 互聯網檔案館歸檔,歸檔日期2019年4月6號,..
  50. 穿越印度古今:影響東方建築的印度古文明.
  51. 唐朝——曾經有一個這樣的中國! 互聯網檔案館歸檔,歸檔日期2021年2月11號,.. 每日頭條.
  52. 52.0 52.1 簫默. 敦煌建築研究. 機械工業出版社. 2002.
  53. 東大寺 互聯網檔案館歸檔,歸檔日期2019年4月6號,..
  54. Paine, R. T., & Soper, A. C. (1981). The art and architecture of Japan (Vol. 8). Yale University Press.
  55. 55.0 55.1 淺談嶺南民居的嶺南建築特色
  56. 王伟俊. (2018). 岭南建筑设计中风格的表现手法特点探讨. 建材与装饰, (2018 年 33), 94-95.
  57. 张静, 刘佳男, & 刘淑娟. (2018). 岭南传统建筑与湿热气候关系研究——以西关大屋为例. 四川水泥, (2018 年 07), 297-297.
  58. 58.0 58.1 Nishi, Kazuo; Hozumi, Kazuo (1996) [1983]. What is Japanese architecture? (illustrated ed.). Kodansha International.
  59. Stone, Jacqueline (December 1993). "Review of Of Heretics and Martyrs in Meiji Japan: Muslim and Its Persecution by James Edward Ketelaar". 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 53 (2): 582–598.
  60. "What is Modern architecture?". Royal Institute of British Architects.
  61. Weingardt, Richard (2005). Engineering Legends. ASCE Publications. p. 76.
  62. 62.0 62.1 Venturi, Robert (1966). Complexity and Contradiction in Architecture. New York: Museum of Modern Art.
  63. Galloway, Lindsey. "The world's most beautiful places of worship". BBC Travel. BBC.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