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呼
汉语音韵学概念
四呼是近現代漢語音韻學的概念,用以指稱近現代漢語的介音系統。四呼指開口呼、齊齒呼、合口呼和撮口呼。其本質是漢語韻母的四種類型。舉現代標準漢語為例,韻母不是 [i]、[u]、[y],又沒有 [i]、[u]、[y] 介音的,稱為開口呼;[i]或有[i]介音的韻母稱為齊齒呼;[u]或有[u]介音的韻母稱為合口呼;[y]或有[y]介音的韻母稱為撮口呼。實際上不嚴格如此,因為考慮了語音系統和歷史傳承的因素。例如漢語拼音中ong屬合口呼,iong屬撮口呼,是把它們分別分析為[uŋ]、[yŋ]的變體。而注音符號則依照傳統漢語音韻,忠實反映四呼之分類。[1][2][3]
起源
編輯四呼,這是比較後起的術語(大約起於明末清初),和「四等」不能混為一談。所謂四呼,是指開口呼(開)、合口呼(合)、齊齒呼(齊)和撮口呼(撮)。在宋代的韻圖中,只有開口合口兩呼。「四呼」是把開口呼分為兩類(開口和齊齒),合口呼分為兩類(合口和撮口)。照傳統的說法,開口一二等是開口呼,開口三四等是齊齒呼,合口一二等是合口呼,合口三四等是撮口呼。這個說法基本上是可以承認的,只是在二等字上,宋代的等呼和明代的四呼稍有出入。
產生「四呼」的說法的原因是語音演變:四等韻已經為三等所同化,二者合而為一;二等韻或者為一等所同化,或者為三等所同化,也往往不再能獨立成為一類,於是成了一個簡單化的局面。原來兩呼四等共有八類,現在四呼只有四類了。
四呼分類表
編輯開口呼 | 齊齒呼 | 合口呼 | 撮口呼 | |||||||||||
---|---|---|---|---|---|---|---|---|---|---|---|---|---|---|
國際音標 | 注音符號 | 漢語拼音 | 國際音標 | 注音符號 | 漢語拼音 | 國際音標 | 注音符號 | 漢語拼音 | 國際音標 | 注音符號 | 漢語拼音 | |||
ä | ㄚ | a | ia | ㄧㄚ | ya/-ia | uä | ㄨㄚ | wa/-ua | ||||||
ɔ | ㄛ[註 1] | o | uo | ㄨㄛ | wo/-uo | |||||||||
ɤ | ㄜ | e | ||||||||||||
ɛ | ㄝ[註 2] | ê | iɛ | ㄧㄝ | ye/-ie | yœ | ㄩㄝ | yue/-üe | ||||||
ɨ | ㄭ | -i | i | ㄧ | yi/-i | u | ㄨ | wu/-u | y | ㄩ | yu/-ü | |||
aɪ | ㄞ | ai | iaɪ | ㄧㄞ | yai[註 3] | uaɪ | ㄨㄞ | wai/-uai | ||||||
eɪ | ㄟ | ei | ueɪ | ㄨㄟ | wei/-ui | |||||||||
ɑʊ | ㄠ | ao | iɑʊ | ㄧㄠ | iao | |||||||||
oʊ | ㄡ | ou | ioʊ | ㄧㄡ | you/-iu | |||||||||
an | ㄢ | an | iɛn | ㄧㄢ | yan/-ian | uan | ㄨㄢ | wan/-uan | yœn | ㄩㄢ | yuan/-üan | |||
ən | ㄣ | en | in | ㄧㄣ | yin/-in | uən | ㄨㄣ | wen/-un | yn | ㄩㄣ | yun/-ün | |||
ɑŋ | ㄤ | ang | iɑŋ | ㄧㄤ | yang/-iang | uɑŋ | ㄨㄤ | wang/-uang | ||||||
əŋ | ㄥ | eng | iŋ | ㄧㄥ | ying/-ing | uəŋ | ㄨㄥ | weng | iʊŋ | ㄩㄥ | yong/-iong[註 4] | |||
ʊŋ | ○ㄨㄥ | -ong[註 5] | ||||||||||||
äɚ | ㄦ | er |
與中古漢語等呼的關係
編輯近現代漢語的四呼是由中古漢語的等呼演變而成的。大致來說,中古的開口一二等演變成開口呼;合口一二等演變成合口呼;開口三四等演變成齊齒呼;合口三四等演變成撮口呼。
中古韻攝 | 開口 | 合口 | ||||||
---|---|---|---|---|---|---|---|---|
一等 | 二等 | 三等 | 四等 | 一等 | 二等 | 三等 | 四等 | |
通 | 合口 | 合口、撮口 | ||||||
江 | 合口、齊齒、*撮口 | |||||||
止 | 開口、齊齒 | 合口 | ||||||
遇 | 合口 | 撮口 | ||||||
蟹 | 開口 | 開口、齊齒 | 齊齒 | 齊齒 | 合口 | 合口 | 開口、合口 | 合口 |
臻 | 開口 | 開口 | 開口、齊齒 | 開口、合口 | 開口、合口、撮口 | |||
山 | 開口 | 開口、齊齒 | 開口、齊齒 | 齊齒 | 合口 | 合口 | 齊齒、合口、撮口 | 撮口 |
效 | 開口 | 開口、齊齒 | 開口、齊齒 | 齊齒 | ||||
果 | 開口、合口 | 開口、合口 | 撮口 | |||||
假 | 開口、齊齒 | 開口、齊齒 | 合口 | |||||
宕 | 開口、*合口 | 開口、齊齒、*撮口 | 合口 | 開口、合口 | ||||
梗 | 開口 | 開口、齊齒 | 齊齒 | 合口 | 齊齒 | 齊齒 | ||
曾 | 開口 | 開口、齊齒 | 合口 | |||||
流 | 開口 | 開口、齊齒 | ||||||
深 | 開口、齊齒 | |||||||
咸 | 開口 | 開口、齊齒 | 開口、齊齒 | 齊齒 | 開口 |
註釋
編輯- ^ Norman, Jerry. Chinese.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8: 142. ISBN 978-0-521-29653-3.
- ^ Pulleyblank, Edwin G. Middle Chinese: a study in historical phonology. Vancouver: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Press. 1984: 47. ISBN 978-0-7748-0192-8.
- ^ 國語注音符號手冊(數位版). 臺北市: 中華民國教育部. 2017 [2022-10-22]. ISBN 978-986-051-48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0-13).
參考文獻
編輯- Lee, Wai-Sum; Zee, Eric. Standard Chinese (Beijing). 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Phonetic Association. 2003, 33 (1): 109–112. doi:10.1017/S0025100303001208 .
- Duanmu, San. The Phonology of Standard Chinese 2nd.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7.
- Lin, Yen-Hwei. The Sounds of Chinese.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