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州
唐朝贞观八年(634年)以南营州改置道州,治所在营道县(今湖南道县西)。十七年(643年)废入永州。上元二年(675年)复置道州。天宝元年(742年)改为江华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道州,治所在弘道县(即原营道县)。辖境相当于今湖南省新田县、宁远县、道县、江永县、江华瑶族自治县等地。北宋徙治今道县,属荆湖南路。以出产铁、锡知名。元朝为道州路,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改为道州府,九年(1376年)复为道州,属于永州府。清朝时,为不辖县的散州。1913年废为道县。
唐朝道州辖县 | |
---|---|
634年 | 营道县、江华县[1]、唐兴县[2](废除永阳县[3]) |
643年 | 废除道州,三县属于永州 |
675年 | 重设道州,下辖营道县、江华县、唐兴县 |
684年 | 营道县、江华县(改为云溪县)、唐兴县 |
691年 | 营道县、云溪县、唐兴县(增设永阳县[4]) |
693年 | 营道县、云溪县、唐兴县(改为武盛县)、永阳县 |
705年 | 营道县、云溪县(改为江华县)、武盛县(改为唐兴县)、永阳县 |
742年 | 营道县、江华县、唐兴县(改为延唐县)、永阳县(改为永明县) |
747年 | 营道县(改为弘道县[5])、江华县、延唐县、永明县 |
767年 | 弘道县、江华县、延唐县、永明县(增设大历县[6]) |
- 唐朝道州刺史
- 杨仲达(贞观年间)
- 厉文才(贞观年间)
- 萧缮(687年—689年)
- 李行褒(690年)
- 王方平(武周时)
- 于知微(证圣前后)
- 高力牧(开元年间)
- 窦瓒(开元年间)
- 温章(开元年间)
- 王师干(开元年间)
- 徐履道(唐玄宗时)
- 江华郡太守
- 裴藏之(唐肃宗时)
- 窦履信(762年)
- 敬羽(762年)
- 元结(763年—768年)
- 于邵(768年,未任)
- 崔涣(768年)
- 裴虬(769年—770年)
- 李圻(大历年间)
- 李恬(大历年间)
- 王某(大历年间)
- 李𪩘(建中年间)
- 何据(贞元年间)
- 李萼(787年)
- 许子良(797年—798年)
- 阳城(798年—805年)
- 路恕(805年)
- 吕温(808年—810年)
- 薛景晦(814年—818年)
- 裴液(元和年间)
- 陈谏(821年)
- 裴偃(大和年间)
- 李当(872年—873年)
- 杨贻德(乾宁年间)
- 蔡结(898年—899年)
注释
编辑参考资料
编辑- 《中国行政区划通史·唐代卷》
- 《唐刺史考全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