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集團軍[註 1]是由若干個軍團組成的單位,一個集團軍通常包括40萬到100萬士兵,集團軍的指揮官通常由大將元帥擔任。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對一個集團軍APP-6A符號

蘇聯紅軍中的方面軍大致與集團軍的概念相同,在大日本帝國陸軍中的方面軍則大致與軍團相當,1939年12月到1945年日本戰敗期間,在方面軍之上再設立「總軍」(Sō-gun総軍)加以統合。

一個集團軍規模很大,故可以包含多個國家的部隊,例如,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第6集團軍英語Sixth United States Army GroupSixth United States Army Group)包含法國第一軍團第七軍團。歐洲盟軍的集團軍則包含英國陸軍第2軍團、加拿大第1軍團、美國陸軍第9軍團。

二戰中的軍團

編輯

中國無 Army Group 此一級單位。抗戰時期中國將 Group army 譯為「集團軍」。國民革命軍曾成立集團軍四十個以上,惟各師多無旅級建制,故國民革命軍集團軍之兵力多半少於外國之集團軍,詳參軍團國民革命軍軍團序列。但集團軍下轄軍團(Army,XXXX),仍應視為北約 XXXXX 級建制

中國大陸目前一般把 Army 譯為「集團軍」,Army Group 譯為「集團軍群」。

納粹德國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組建了多個集團軍,如A集團軍B集團軍C集團軍D集團軍德國中央集團軍德國南方集團軍等。

1939年以前,日本陸軍的最高編制為中日戰爭開戰之前有朝鮮軍台灣軍関東軍支那駐屯軍等4軍存在,並沒有設立稱之為方面軍的單位。

隨着1937年(昭和12年)7月7日盧溝橋事件的爆發,8月31日支那駐屯軍改組為第1軍,在華北西部的作戰地域也組建並部署了第2軍,與其他部隊統和編組而成的北支那方面軍是大日本帝國陸軍最初的方面軍。

之後於同年11月7日設立中支那方面軍,1940年(昭和15年)2月9日設立南支那方面軍太平洋戰爭開戰以前撤編,太平洋戰爭開戰時稱為方面軍的僅有北支那方面軍。

但是,隨着戰事的激烈化,而增設方面軍,終戰時已組建有17支。此外,更進一步在方面軍之上,設立總軍作為陸軍部隊的最大單位。

軍隊符號HA為記,標記為1HA(第1方面軍)、2HA(第2方面軍)等與相區別。司令官陸軍大將中將親補

1939年9月12日,日本陸軍部為因應中日戰爭的需要,將中支那方面軍與北支那方面軍統合,首先於中國南京市設立了第一支總軍「支那派遣軍」,首任總司令官為西尾壽造大將。

1941年11月6日,日本於發動太平洋戰爭的前一個月,另編成「南方軍」,以利進軍南洋群島,首任總司令官為寺內壽一大將。

1942年10月1日,德蘇開戰,日本又將駐紮於新京的「關東軍」升格為總軍(總司令官梅津美治郎大將),以作為日蘇之間戰爭之準備。

1944年後,日本在太平洋戰爭中節節敗退,軍方開始有人喊出「本土決戰」的口號,1945年4月7日,日本將原本防衛總司令部改制為第一總軍(總司令官杉山元大將,駐地東京)、第二總軍(總司令官畑俊六元帥,駐地廣島,在8月6日原子彈攻擊中遭到毀滅性的打擊)及航空總軍(總司令官河邊正三大將,駐地東京)。

戰後,除第一總軍改制為復員司令部,專門負責部隊復員工作外,其餘總軍均遭裁撤。

蘇聯的方面軍大致相當於西方國家的軍團,蘇聯的方面軍比較著名的有波羅的海沿岸第1方面軍波羅的海沿岸第2方面軍烏克蘭第1方面軍烏克蘭第2方面軍烏克蘭第3方面軍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白俄羅斯第2方面軍等。

西線盟軍

編輯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西線盟軍組建過幾個集團軍,如第11集團軍、第12集團軍英語Twelfth United States Army Group第15集團軍英語15th Army Group、第21集團軍等。

北約的軍團

編輯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北方軍團的標誌

冷戰期間,北約將位於「中央區域」(大部分位於如今的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境內)的部隊在戰時設計為劃分為兩個軍團——北方集團軍(Northern Army Group)、中央集團軍(Central Army Group)[1],用於抵擋蘇聯可能發動的進攻。

註釋

編輯
  1. ^ 中華人民共和國將Army Group翻譯為集團軍群,將Army翻譯為集團軍;而中華民國將Army Group翻譯為集團軍,將Army翻譯為軍團。

參考文獻

編輯

參見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