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跳至內容

泡沫經濟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一張用來諷刺南海泡沫事件、一場發生在18世紀初期泡沫經濟崩毀事件的諷刺明信片。

泡沫經濟,是指資產價格上漲到其價值超越實體經濟可承受的程度,使其極易喪失持續發展能力的宏觀經濟狀態。[1]

簡介

[編輯]

泡沫經濟經常由大量的投機活動所支撐。由於缺乏實體經濟的支撐,因此其資產猶如泡沫一般容易破裂,因此經濟學上稱之為「泡沫經濟」。

泡沫經濟發展到一定的程度,經常會由於支撐投機活動的市場預期或者神話的破滅,而導致資產價值迅速下跌,這在經濟學上被稱為泡沫破裂。20世紀出現過多次泡沫經濟浪潮,其中較為著名的是日本80年代廣場協議引發的泡沫經濟。其主要體現在房地產市場和股票交易市場等領域大幅投機炒作上漲達四年。但是一旦泡沫經濟破裂,其影響將波及到一個國家的大多數產業甚至國際經濟的走勢。[1]

大幅短期衰退的可怕在於各項資本投資標的物都出現了大量來不及脫身的「套牢族」,例如日本的泡沫崩壞從房屋、土地到股市、融資都有人或公司大量套牢破產,之後產生的社會恐慌心理使得消費和投資緊縮的乘數效應,不只毀掉泡沫成分也砍傷了實體經濟,且由於土地與股市的套牢金額通常極大,動輒超過一個人一生所能賺取的金額,導致許多家庭悲劇,所以這四年爆起爆落的經濟大洗牌等於轉移了全日本社會的大筆財富到少數贏家手中,而多數的輸家和高點買屋的一般家庭則成為背債者,對日後長達一代人的日本社會消費萎縮經濟不振種下了因子。[2]

泡沫經濟的階段,第一階段是由對特定商品或者資產的投機活動,引發商品快速通貨膨脹,商品價格快速的上漲。第二階段是商品的價格飆升吸引了大量的人關注,引起更多投機者的加入,商品價格持續攀升,人們相信無論價格多高,總有人會購買。第三階段就是市場無法支撐商品,泡沫破裂,商品的市場價值開始衰退。最後會導致財務問題、經濟蕭條、通貨緊縮、價格崩盤。大多數發生泡沫經濟的歷史案例都是由特定的商品價格快速通膨和投機活動相輔相成做為開端。[3]

進入21世紀以來,中國的房地產持續走熱,對此,許多國際經濟學者如格林斯潘井坂忠明皆認為這是新一輪泡沫經濟的開始,中國政府對此說法並不同意。[4]

20世紀的泡沫經濟往往在各國中央銀行提高存款利率之後紛紛破裂。

2010年後,泡沫經濟主要發生在證券市場房地產等兩類資產。[5]

資產泡沫

[編輯]

在泡沫經濟環境中,資產價格因為投機者為了追求利潤盲目追高的行為造成價格膨脹到超過資產未來所有預期收益的價值總和或是資產的總價值,並且其價格的變化往往是暴漲的形式,此時形成資產泡沫。在泡沫經濟破滅後,投機者害怕虧損恐慌殺低的行為會讓資產價格暴跌到低於資產未來所有預期收益的價值總和或資產總價值,資產價值因為資產價格崩跌出現資產價值全面縮減,此時資產泡沫破滅。

泡沫經濟現象在泡沫破滅的資產價格崩跌後,便無法再漲回到暴漲時的價格高點;景氣循環與泡沫經濟不同之處,在於景氣循環時期是因為供需變化造成資產的價格漲跌,並且在需求復甦時,跌落的價格可能回到先前的高點。[6]

股權泡沫

[編輯]

股權泡沫的特徵是有形投資和滿足高需求合法市場的不可持續願望。 這種泡沫的特點是流動性容易,有形和實際資產以及實際的創新可以增強信心。 股票泡沫的兩個實例是「鬱金香狂熱」和「 .com」泡沫。

債務泡沫

[編輯]

債務泡沫的特點是無形或基於信貸的投資,在不存在的市場中,幾乎無法滿足不斷增長的需求。 這些泡沫沒有實物資產的支持,其特點是輕描淡寫的貸款,希望能返還利潤或證券。 當政府不再維持法定貨幣時,這些泡沫通常以債務通縮結束,導致銀行擠兌或貨幣危機。 例如,二十年代咆哮的股票市場泡沫(導致大蕭條)和美國房地產泡沫(導致大蕭條)。

世界各國的泡沫經濟

[編輯]

參考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
  1. ^ 1.0 1.1 1.2 作者:吳桂元. 知道點兒世界金融. 崧燁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2018. 2018-08-01 [2020-12-17]. ISBN 978957735226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18) (中文(臺灣)). 
  2. ^ 1997.《泡沫時代十大真相》p263.前田康夫
  3. ^ Aryan Jakhar. Economic Bubble.. [2024-01-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1-18). 
  4. ^ 日本泡沫之鉴:中国会否重蹈日本1980年代覆辙--财经--人民网. finance.people.com.cn. 2006-09-16 [2017-02-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02). 
  5. ^ 5.0 5.1 作者:於宗先、王金利. 台灣經濟的浴火重生. 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2010. 2010-01-28 [2020-12-17]. ISBN 97895708355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18) (中文(臺灣)). 
  6. ^ 作者:於宗先,王金利. 台灣泡沫經濟. 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2015. 2015-12-10. ISBN 9789570820003 (中文(臺灣)). 
  7. ^ 經濟日報. NFT詐騙爭議頻傳 恐釀泡沫化與消費權益黑洞 | 產業熱點 | 產業. 經濟日報. [2023-08-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8-03) (中文(臺灣)). 
  8. ^ Agency),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萬物皆可NFT」,但詐騙爭議頻傳恐釀泡沫化與消費權益黑洞.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2022-08-27 [2023-08-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8-03) (中文(臺灣)).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