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跳至內容

濟南府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濟南府
明朝清朝
1367年—1913年

濟南府在山東省的位置(1820年)
坐標:36°40′00″N 116°59′00″E / 36.6667°N 116.9833°E / 36.6667; 116.9833
歷史
歷史 
• 成立
1367年
• 廢除
1913年
前身
繼承
濟南路
濟南道
今屬於 中國山東省濟南市德州市濱州市

Zai2南府中國古代的,在今山東省境內。

北宋政和六年(1116年)升齊州置,治所歷城縣(即今山東省濟南市)。下領五縣:歷城縣、禹城縣章丘縣長清縣臨邑縣[1],轄境約當今山東省濟南、長清、齊河、禹城、臨邑、濟陽、章丘等市縣地。宋代詞人李清照辛棄疾皆此地人。金朝時,下領七縣、二十九:歷城縣、臨邑縣、齊河縣、章丘縣、禹城縣、長清縣、濟陽縣[2]海陵王時,耿京起義於此。元朝初年,為中書省濟南路

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朱元璋改為濟南府。明、清為山東省會。明朝時,濟南府領四州,二十六縣:歷城縣、章丘縣、鄒平縣淄川縣長山縣新城縣、齊河縣、齊東縣、濟陽縣、禹城縣、臨邑縣、長清縣、肥城縣青城縣陵縣泰安州新泰縣萊蕪縣)、德州德平縣平原縣)、武定州陽信縣海豐縣樂陵縣商河縣)、濱州利津縣霑化縣蒲台縣[3]

清朝時,轄境擴大,約當今山東省北部,西至德州市、平原、齊河,東至臨邑、鄒平、淄博,南至膠濟鐵路南側泰山、魯山等山脈。清代的濟南府,考評:衝,繁,難。巡撫,布政、提學、提法、鹽運司,濟東泰武臨、巡警、勸業道駐。初沿明制為省治,領州四,縣二十六。雍正中,武定州、泰安州、濱州改為直隸州,割陽信、萊蕪、利津等九縣屬之。領州一,縣十五:歷城縣、章丘縣、鄒平縣、淄川縣、長山縣、新城縣、齊河縣、齊東縣、濟陽縣、禹城縣、臨邑縣、長清縣、陵縣、德平縣、平原縣、德州[4]。1913年廢。

濟南府知府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
  1. ^ 宋史·卷八十五·志第三十八》◎地理一......濟南府,上,濟南郡,興德軍節度。本齊州。先屬京東路。咸平四年,廢臨濟縣。元豐元年,割屬京東東路。政和六年,升為府。崇寧戶一十三萬三千三百二十一,口二十一萬四千六十七。貢綿、絹、陽起石、防風。縣五:歷城,緊。禹城,緊。章丘,中,景德三年,以章丘縣置清平軍。熙寧二年廢軍,即縣治置軍使。長清、中。至道二年,徙城於刺榆。臨邑,中。建隆元年,河決公乘渡口,壞城。三年,移治孫耿鎮。政和元年,升為望......
  2. ^ 金史·卷二十五·志第六》◎地理中......濟南府,散,上。宋齊州濟南郡。初置興德軍節度使,後置尹,置山東東西路提刑司。戶三十萬八千四百六十九。縣七、鎮二十九:歷城,鎮六,盤水、中宮、老僧口、上洛口、王舍人店、遙牆。臨邑 鎮三:新鎮、安肅、新市。齊河,鎮三,晏城、劉宏、新孫耿。章丘,有長白山、東陵山、百脈水、楊緒水。鎮四,普濟、延安、臨濟、明水。禹城,有黃河、濟河、淇河、氵水。鎮三,新安、仁水寨、黎濟寨。長清,劇。有磨笄山、隔馬山、黃河、清水。鎮六,赤莊、莒鎮、李家莊、歸德、豐濟、陰河。濟陽,鎮四,回河、曲堤、舊孫耿、仁豐。淄州......
  3. ^ 明史·卷四十一·志第十七》濟南府,元濟南路,屬山東東西道宣慰司。太祖吳元年為府。領州四,縣二十六:歷城,倚......兗州府......
  4. ^ 清史稿·卷六十一·志三十六》地理八/山東/濟南府

延伸閱讀

[編輯]

[在維基數據]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濟南府部》,出自陳夢雷古今圖書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