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跳至內容

輔仁文社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輔仁文社於1892年3月13日成立,活躍於清朝末年。當時居住在香港的一些華人,在香港受過西式教育,關心中國變革,以開啟民智為宗旨,建立了這個社團,後來輔仁文社的很多成員成為了革命黨興中會的骨幹。輔仁文社會址在中環結志街百子里,骨幹有楊衢雲謝纘泰等人。1895年2月,不少成員加入興中會。舊址後來被香港設為古蹟。

性質

[編輯]

輔仁文社之名,取義於《論語》的「以文會友,以友輔仁」;《輔仁文社序》主張社員「切磋琢磨,學識均能增益」,並無任何革命要求。[1]組成該社的七人:楊衢雲、謝纘泰、陳芬、周昭岳(一曰周超岳)、黃國瑜、羅文玉和劉燕賓(一曰劉彥賓),自1892年創社,到1895年取消社名,都沒有參加任何革命活動,也無革命言論流傳下來。[1]

謝纘泰1924年出版的《中華民國革命秘史》稱,輔仁文社是愛國青年的「革命總部」(revolutionary headquarters),但謝纘泰始終未提供輔仁文社從事革命活動的資料。[1]學者唐德剛延續《秘史》說法,稱:「在香港組織的興中會,事實上除掉名字之外,一切皆輔仁文社的延續,會員也大都是楊衢雲的班底。」[1]並以輔仁文社較興中會成立更早,認為「一部『中國近代革命史』,是應該從楊衢雲開始寫的。」[2]

學者容若批評唐德剛採信失實文章,甚至進一步杜撰歷史,比如輔仁文社成立比興中會早兩年,唐誇大為「早四年多」;比如輔仁文社成立時只有七人,唐誇大為「十餘人」;比如輔仁文社並無「推翻滿清」、「創立合眾政府」、「選舉『伯里璽天德』」的提法,唐將興中會的綱領作為輔仁文社的綱領;比如尢列並非輔仁文社社員。[1]容若指出,輔仁文社取消社名,成員加入興中會,不是「兩個革命團體」的聯合,而是前者被吸收入了興中會,興中會也絕非「輔仁文社的延續」。[1]

學者莫世祥評論說,從《輔仁文社序》及社綱、當事人回憶等文獻,絲毫看不出輔仁文社有反清革命的傾向,僅僅有友道聯誼、研究新學、革除時弊的俱樂部性質。[3]:35若與三年後明確表達革新中國政見的香港興中會宣言作一比較,更可證謝纘泰所稱輔仁文社為「革命總部」的說法,不過是溢美之詞。[3]:35

圖集

[編輯]

相關條目

[編輯]

參考資料

[編輯]
  1. ^ 1.0 1.1 1.2 1.3 1.4 1.5 容若. 輔仁文社絕非革命組織. 明報月刊. 2012年, (1月號) [2022-11-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1-24). 
  2. ^ 唐德剛. 细说辛亥革命. 愛思想. [2022-11-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1-24). 
  3. ^ 3.0 3.1 莫世祥. 中山革命在香港 (1895-1925). 香港: 三聯書店. ISBN 978962043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