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跳转到内容

霧社水庫

坐标23°58′49″N 121°08′21″E / 23.98028°N 121.13917°E / 23.98028; 121.13917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霧社水庫
霧社水庫大壩側面
霧社水庫大壩側面
霧社水庫在臺灣的位置
霧社水庫
霧社水庫在臺灣的位置
国家 中華民國
位置南投縣仁愛鄉
坐标23°58′49″N 121°08′21″E / 23.98028°N 121.13917°E / 23.98028; 121.13917
现状使用中
始建1939年
啟用1960年
耗资新台幣376,077,000元 [1]
所有者臺灣電力公司
运营方臺灣電力公司萬大發電廠
水坝和溢洪道
水坝类型弧型混凝土重力壩
橫跨霧社溪
高度114米(374英尺)
长度205米(673英尺)
壩頂海拔1,005.84米(3,300英尺)
壩頂寬度7米(23英尺)
壩基寬度77米(253英尺)
坝体积349,000立方公尺
溢洪道弧形閘門兩座
溢洪道类型Gated overflow, service
溢洪量5,670 m3/s(200,000 cu ft/s)
水库
形成霧社水庫
总容量14,600萬立方公尺
有效容量2,868.56萬立方公尺(2024年4月)
集水面积219平方公里
表面积350公頃
正常水位1,004米(3,294英尺)
发电站
运营者萬大發電廠
運作日期1957年
扬程109.7公尺
涡轮机豎軸法蘭西斯式水輪發電機3部
裝機容量10.35 x 2 MW
19.7 x 1 MW
年均發電量1.82億度(霧社機組)[2]

霧社水庫,又稱萬大水庫碧湖,是台灣中部濁水溪上游霧社溪的一座水庫,位於南投縣仁愛鄉,係隸屬於台灣電力公司萬大發電廠所管理。因為水庫興建於霧社溪上、霧社之下而得名,加上水庫位處中央山脈群山之間,四周景致優雅秀麗,水色分外青碧,於是當年中華民國總統蔣中正取名為「碧湖」,而水庫主要功能為提供萬大發電廠發電之用,計畫中其引水管線的上方就是泰雅族萬大社被移住前的原居地[3],故又稱之為「萬大水庫」,其水壩又稱為「萬大水壩[4]。長年來的天災與集水區水土保持問題,使此水庫淤積問題嚴重,2021年水庫淤積率高達75%,為台灣淤積程度最嚴重的水庫之一。[5]

興建過程

[编辑]

日治時1936年左右,日人計畫在泰雅族萬大社的北方、賽德克族德奇塔雅霧社的南方之間,濁水溪上游霧社溪寬廣的平緩谷地興建水庫及發電廠。萬大社的位置就在計畫中引水管線的上方,而計畫的泛洪區則原住有巴倫、塔卡南、卡其克等社,日方將泛洪區諸社移住到眉原聚落西邊台地,即中原部落,今漢名互助;在1942年左右,將萬大社強制移住到Belenawan,也就是現在的親愛部落所在地。[3]

1939年開始興建霧社水庫,原設計為97公尺高的混凝土重力壩[1],但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戰事日益劇烈,無法繼續施工,遂於1944年停工,僅完成全部壩體的6%[1],而輸水管、廠房、水輪機發電機全部安裝完成[6]。戰後台電受美援協助,委由美國墾務局重新設計大壩,將日本人原先設計的直線形壩改為拱壩[7],下接壓力隧道及鋼管至萬大發電廠,裝置有豎軸法蘭西斯式水輪發電機二部,容量為207,700瓩[1],在1953年5月重新開始動工,1957年霧社水庫完工,一號機及二號機開始蓄水發電[8],整體工程於1960年8月興建完成。

2012年,「萬松計畫」完工,於萬大發電廠增設三部發電機組,其中包括霧社水庫擴增一部機組(四號機)[8]。2013年9月13日萬大電廠松林分廠正式完工,開始商轉發電[9]

基本資料

[编辑]
  • 集水面積:219平方公里
  • 滿水位面積:350公頃
  • 正常蓄水位標高 1004.6 公尺,最高洪水位標高1005公尺
  • 計畫有效蓄水量:14600萬立方公尺
  • 現存有效容量:3682.50萬立方公尺(2022年7月)
    • 歷年有效容量(萬立方公尺):10582.4(1991年4月),9142(2000年)[10],8712(2001年4月)[11]:2-1,6826(2003年),7428(2005年),5440(2008年),[12]5051.86(2011年11月),5379(2012年3月),4486.93(2013年4月),4372.08(2014年2月),4726.81(2014年7月),4505.57(2015年4月),4366.03(2017年12月),4019.82(2019年1月),3745.83(2020年3月),3752.88(2021年5月),3682.50(2022年7月)[13]
  • 蓄水壩:曲線重力混凝土壩
    • 壩頂標高1005.84公尺
    • 最大壩身高度114公尺
    • 壩頂長度205公尺
    • 壩頂寬度7公尺
    • 壩體積349,000立方公尺
  • 計畫效益:年發電量100 X 100000kwh
  • 發電:裝機容量:20,700 kw
  • 計畫年發電量:100 X 1000000 KWH
  • 防洪效益:降低洪峰:2520CMS

水庫淤積

[编辑]

長年來的天災與集水區水土保持問題,使此水庫淤積問題嚴重。 2009年8月8日莫拉克風災帶給中南部地區水庫與河川的淤積達6000萬立方公尺。風災帶來的大量淤泥,雖經過清淤工程,效果仍不佳。此外加上歷年來的淤積。於2011年初霧社水庫淤砂量已超過8000萬立方公尺,水庫一半左右已經乾涸。造成水庫功能降低,甚至農地休耕。[14][15]2021年水庫淤積率高達75%,台電估計,未來霧社水庫淤積量更將增加,由於霧社水庫喪失蓄水功能,台電只能用僅餘的水發電,水力發電量亦呈逐年遞減趨勢。[16]

圖集

[编辑]

註釋

[编辑]
  1. ^ 1.0 1.1 1.2 1.3 趙既昌. 美援的運用. 臺北市: 聯經出版. 1985年: 頁160. 
  2. ^ 中區水庫簡介. 經濟部水利署中區水資源局. 2014-01-23 [2014-0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26) (中文(臺灣)). 
  3. ^ 3.0 3.1 啟明·拉瓦 [趙啟明]. 說自己的故事——一九三八年淺井惠倫鏡頭下萬大群泰雅人的生活與文化. 台灣文獻 (國史館台灣文獻館). 2007-09, 58 (3): 309–360 [調查2003-01–2005-07·完稿2006-05]. 
  4. ^ 張炎銘、林廷芳、高穆賓主編. 閱讀水庫行腳台灣:探訪隱身山林的灰色建築. 台北市: 三聯科技教育基金會. 2012. ISBN 978-986-84878-5-7. 
  5. ^ 佟振國. 多管齊下拚清淤 霧社水庫今年試辦水庫抽泥. 自由時報 (南投報導). 2021-03-22: 生活 [2022-1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18). 
  6. ^ 林炳炎. 台灣經驗的開端:台灣電力株式會社發展史. 臺北市: 自刊. 1997年: 頁160. ISBN 957-97197-7-2. 
  7. ^ 林炳炎. 巫術或技術:霧社大壩戰後復工之技術轉變. 2008年12月18日 [2014-0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2-20) (中文(臺灣)). 
  8. ^ 8.0 8.1 萬大發電廠簡介 (PDF). 台灣電力公司. [2013-06-26].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4-02-03) (中文(臺灣)). 
  9. ^ 台灣電力公司. 濁水發光 萬松水力小尖兵出列. 經濟部. 2013-09-13 [2013-12-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26) (中文(臺灣)). 
  10. ^ 重要水庫之淤積情形及清淤處理 (PDF) (报告). 國家發展委員會: 14,29(表2–9),34(表2–14). [2022-10-16].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3-01-31). 
  11. ^ 霧社水庫集水區內水土保持需求調查規劃 (PDF) (报告). [2022-10-16].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3-01-31) –通过農委會網站. 
  12. ^ Abas [巴浩]. 霧社水庫大淤沙 台電:無排砂道. 台灣原住民族資訊資源網. 原住民族委員會. [原住民族電視台·原民新聞 2009-12-16] [2022-1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18). 
  13. ^ 水庫即時水情資料. 經濟部水利署全球資訊網. [2022-1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13). 
  14. ^ 記者修瑞瑩/台南報導,"白河水庫大半淤泥 良田被迫休耕"[1]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聯合晚報,2011.02.23 05:57 pm.
  15. ^ 記者鍾延威/特稿,"效率差 清淤慢 「震怒章」拿出來!"[2]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聯合晚報,2011.02.23 02:59 pm.
  16. ^ 近年水力發電量逐年減少,允宜檢視發電用之水壩(庫)有效蓄水量並加強清淤,俾提升綠能發電能量 (PDF) (报告). [2022-10-16].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3-01-31) –通过立法院網站. 

參考資料

[编辑]

外部連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