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跳转到内容

徐世昌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徐世昌
 中華民國第2任大總統
任期
1918年10月10日—1922年6月2日
前任冯国璋
继任黎元洪
 中華民國第5、7任政事堂國務卿
任期
1916年3月21日—1916年4月22日
前任陸徵祥
继任段祺瑞
任期
1914年5月1日—1915年10月27日
前任熊希齡(正任)
孫寶琦(代理)
继任陸徵祥
 大清體仁閣大學士
任期
1910年8月17日—1911年5月8日
君主宣統帝(溥儀)
 大清內閣協理大臣
任期
1911年5月8日—1911年11月1日
那桐同时在任
君主宣統帝(溥儀)
总理慶親王奕劻
 大清第5任郵傳部尚書
任期
1909年2月9日—1910年8月17日
君主宣統帝(溥儀)
前任陳璧(正任)
李殿林(暫署)
继任唐紹儀(署理)
盛宣懷
 大清第1任東三省總督
任期
1907年6月12日—1909年2月9日
继任錫良
个人资料
性别
卜五
菊人
出生(1855-10-23)1855年10月23日
咸丰五年九月十三日
 大清河南省卫辉府汲縣
逝世1939年6月5日(1939歲—06—05)(83歲)
 中華民國天津市
籍贯浙江鄞县
学历
职业
  • 翰林院庶吉士
  • 翰林院編修
  • 新建陸軍參謀營務處總辦
  • 巡警部尚書
  • 欽差大臣、東三省總督兼管三省軍事
  • 郵傳部尚書、津浦鐵路督辦
  • 軍機大臣、體仁閣大學士
  • 內閣協理大臣
  • 軍諮府大臣、加太保銜
  • 政事堂國務卿
  • 大總統
签名花押

徐世昌(1855年10月23日—1939年6月5日),字卜五,號菊人,又号水竹邨人弢斋。生于河南省卫辉府府城汲縣(今河南省卫辉市),籍贯天津,祖籍浙江,逝世于天津市清末民初北洋政府官僚,曾任慶親王內閣的協理大臣(副總理)。馮國璋代理黎元洪辭職所餘第一任大總統任期後,1918年,徐世昌獲段祺瑞控制的安福國會支持,選舉為第二任中華民國大總統。徐世昌曾是袁世凯支持者,亦是稱帝的反對者,與北洋軍閥關係密切。

生平

[编辑]

早年生涯

[编辑]

祖籍浙江省宁波府鄞县天津图书馆馆藏档案记其籍贯为“浙江鄞县”[1]。其祖辈明季北迁燕京清兵入关时南逃天津,落籍天津,是为天津寿岂堂徐氏。曾祖父、祖父在河南为官,故出生于河南省卫辉府府治汲县(今卫辉市)城内曹营街。徐世昌的父母徐嘉贤夫妇和夫人曹氏、祖父母徐思穆夫妇、高祖父母徐印川夫妇和曾祖父母徐新夫妇等人都安葬于卫辉的唐岗村,徐世昌后来在卫辉城内贡院街修建了徐氏宗祠[2]

光緒四年(1879年),徐世昌与袁世凯在河南开封结義为兄弟,得袁资助北上应试。先中光緒八年(1882年)壬午科順天鄉試举人,光绪十二年(1886年),以天津籍中進士,同年五月,选入翰林院庶吉士[3]。光緒十五年四月,散館,授翰林院編修[4]。1895年,徐世昌与袁世凯张之洞等都列名参加强学会,并出资赞助[5]

1897年,袁世凯小站练兵时,徐兼任新建陆军参谋营务处总办,是袁世凯的幕僚之一,此后累获擢升。1905年,袁世凯创建新式警政,保举徐世昌为巡警部尚书,负责京师治安。是出洋考察五大臣之一。

1906年1月9日,清廷補授徐世昌、鐵良為軍機大臣[6]:16。8月18日,督辦鐵路大臣唐紹儀商巡警部尚書徐世昌,所有鐵路警察請一律歸巡警部辦理[6]:36

1907年1月11日,農工商部尚書載振、民政部尚書徐世昌面奏東三省情形,長春南、北分為日、俄勢力範圍[6]:59。4月20日,清廷諭改盛京將軍东三省总督兼管三省将军事务,徐世昌補授東三省總督兼管三省將軍事務,並授為钦差大臣[6]:69-70中国东北改设行省,其时东北处于争霸之中,清帝國的根本屢被蚕食。4月29日,東三省總督徐世昌奏准將陸軍第三鎮及第二、四、五鎮內抽撥步炮馬各隊成立兩混成旅,移駐東三省,填扎外兵撤退地區[6]:70。8月7日,東三省總督徐世昌、奉天巡撫唐紹儀與駐奉天美總領事司戴德簽訂備忘錄,由哈利曼投資修建新(民屯)法(庫)鐵路,旋因美金融恐慌,改請英商投資,8月12日日代公使阿部守太郎日语阿部守太郎就此事照會外務部,提出抗議[6]:82。8月17日,東三省總督徐世昌奏請奉省速行開放政策,使成為各國通商重鎮,並大借外債,為銀行、鐵路、開礦、墾荒之用[6]:83。9月2日,東三省總督徐世昌奏請裁撤驛站,設立文報局[6]:85。10月13日,清政府議准東三省總督徐世昌先借外債千萬,辦理東三省新政[6]:91。10月26日,湖北按察使梁鼎芬奏劾奕劻袁世凱貪私誤國,徐世昌、楊士驤陳夔龍等夤緣比附,清廷詔以其摭拾空言,有意沽名,傳旨申斥[6]:92。11月3日,外務部就俄公使璞科第稱黑龍江東岸六十四屯,條約實係俄界,無從歸還一事,電咨東三省總督徐世昌確查核辦[6]:93。11月6日,東三省總督徐世昌、奉天巡撫唐紹儀,與英國保齡公司訂立修築新(民)法(庫門)鐵路草合同,借款50萬鎊[6]:94。徐世昌多所举措,采取开商埠、借国债、连与国、修铁路等一系列措施;并在东北推行新政,以此来抵制日俄对中国东北的控制。

1909年,袁世凯被摄政王载沣罢黜,徐世昌自请病退,调任邮传部尚书、津浦铁路督办。在邮传部尚书任上期间,经上奏清廷批准,徐世昌于北京府右街创办了铁路管理传习所,这所学校被认为是北京交通大学的前身,徐世昌也被认为是北京交通大学的创始人之一。

促使清廷启用袁世凯

[编辑]
徐世昌長袍照

1911年5月,清廷设慶親王內閣(皇族内阁),徐成为仅有的四名汉人内阁成员之一,任协理大臣(副总理)。辛亥革命爆发,徐力主起用袁世凯镇压革命。同年11月,袁出任内阁总理大臣,徐任军谘大臣、加太保衔。袁世凱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後,徐方向清室請辭。1912年3月,袁世凯继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徐力辞太保,隐居青岛观望时局变化。

1914年5月,袁世凱據新的《中华民国约法》,改責任內閣制總統制,任命徐世昌為国务卿

反对袁世凯称帝

[编辑]

1915年10月,袁世凱想當皇帝的野心,已是昭然若揭,徐世昌以病求去[7],27日,袁世凱命陸徵祥暫兼代理國務卿[8]。徐世昌后退居河南辉县水竹村。12月20日,袁世凯称呼徐世昌、赵尔巽李经羲张謇为“嵩山四友”[9]。1916年3月21日 ,袁世凯內外交困,只得再任命徐世昌为国务卿[10]。徐在公私两方面为袁效力。因要求讨袁护国军停战议和遭到拒绝,徐任职仅一月,力荐段祺瑞继任。

袁世凱死後,黎元洪大總統,段祺瑞任國務總理。二人不久即發生府院之爭,徐以北洋元老资格应邀抵北京,先调解黎元洪和段祺瑞之间的权力斗争,后又调解直系首领冯国璋和段祺瑞的矛盾。

当选大总统

[编辑]
徐世昌就任中华民国大总统时的照片

黎元洪去職後,代理大總統馮國璋與國務總理段祺瑞不和,馮的總統任期屆滿,馮段二人相約共同下野。1918年10月,徐世昌经皖系操纵的安福国会选举为总统。

就职典礼上,徐宣誓:“惟是事变纷纭,趋于极轨,我国民之所企望者,亦冀能解决时局,促进治平耳。而昌之所虑,不在弭乱之近功,而在经邦之本计。不仅囿于国家自身之计划,而必具有将来世界之眼光。敢以至诚极恳之意,为我国民正告之。”说眼前最要紧之事,“佥曰南北统一,求统一之方法,固宜尊重和平”。内政之外,还当求自立于世界之道,国家权力之发展、国际地位之保持,亦为国家存亡之关键。

他标榜“偃武修文”,下令对南方停战,次年2月於上海召开南北“议和会议”,但无结果。1919年五四運動發生時,徐被迫免去曹汝霖章宗祥陸宗舆的職務,以缓和全国舆论的反对。同年,严修张伯苓为创办南开大学而募款,徐世昌私人捐款八万元[11]

同年10月,命徐樹錚率西北邊防軍第一師進入外蒙古,以武力迫使其在11月17日正式取消自治,回歸中國

在北洋军阀各派系的斗争中,徐世昌惯以元老身分和居间调和者的角色因势操纵。1920年7月爆发直皖战争,皖系失败,徐依旧担任大总统。

1922年第一次直奉戰爭後,直系獲勝,控制北洋政府。曹锟吴佩孚幕后操纵老国会指徐世昌總統為非法,迫其在6月2日去職。自此,徐世昌退出政界,居住天津英租界

晚年

[编辑]

徐世昌晚年,日本嘗試邀徐出任华北臨時政府官職,徐世昌拒绝任職。

1939年6月6日,徐世昌病逝於天津,享壽83岁。先寄葬于天津桃园村英国公墓,后与夫人一起归葬于河南辉县百泉镇苏门山东侧,文革年代墓地被毁[12]

國民政府主席林森得知徐全節而終,於陪都重慶褒揚令:徐世昌,国之耆宿,望重群伦。比年息影津门,优游道素。寇临华北,屡思威胁利诱,逞劂阴谋,独能不屈不挠,凛然自守,亮风高节,有识同钦……

轶事

[编辑]
北京市第一六六中学东校区(原128中学)所在地为徐世昌旧居
  • 徐世昌先后娶卫辉曹氏和辉县席无棣为妻,有二女,皆早亡,徐曾经在辉县百泉“水竹村”置办田宅。
  • 徐世昌退出政界後,於天津「退耕堂」過隱逸生活,借助僚友门客编撰书籍20餘种。徐世昌著有《欧战后之中国》(巴黎大学名誉博士论文)、《退耕堂政书》、《大清畿辅先哲传》、《书髓楼藏书目》、《东三省政略》等书。
  • 徐世昌詩、書、畫俱曉。書畫作品頗有聲譽,曾在中國、日本及國外畫展中展出。位于安阳袁林的墓碑“大总统袁公世凯之墓”九个大字为徐世昌所写。
  • 徐世昌在京私宅位于东四五条胡同附近的北豆芽菜胡同六号和三十三号(1927年),大院内有“归云楼”、“书髓楼”、“弢斋”等书斋。
  • 徐世昌在北洋内部有「六卦先生」之称,即八卦中无乾坤两卦,寓意浑天黑地,指徐世昌手腕高明老辣。[14]
  • 北洋将领姜桂题去世时,段祺瑞前往吊丧,曾对友人说,“今天我泪别老友,来日菊人有这么一天时,我恐怕没有眼泪哭他”。因徐世昌利用政治手腕拉拢段的老部下靳云鹏倒段,致使第二次段内阁倒台,从此段与徐决裂。[15]

徐世昌内阁

[编辑]

1914年徐世昌内阁

[编辑]

1914年5月1日-1915年10月26日。国务卿徐世昌、外交總長孫寶琦、內務總長朱啟鈐、財政總長周自齊、陸軍總長段祺瑞、海軍總長劉冠雄、司法總長章宗祥、教育總長湯化龍、農商總長張謇、交通總長梁敦彥。待續。

1916年徐世昌内阁

[编辑]

1916年3月22日-1916年4月22日。袁世凯撤销帝制,特任徐世昌为国务卿。4月22日,因北洋、民党议和失败,徐世昌组阁失败,同日,段祺瑞任国务卿[16]

主要編著書目

[编辑]
  • 清儒學案
  • 《顏李遺書》
  • 《弢齋述學》
  • 《大清畿輔先哲傳》
  • 歐戰後之中國》(巴黎大學名譽博士論文)
  • 《退耕堂政書》
  • 東三省政略
  • 《將吏法言》
  • 弢養齋日記
  • 《大清畿輔書徵》
  • 《書髓樓藏書目》
  • 《晚晴簃所藏清人別集目錄》
  • 《晚晴簃未選詩集目錄》
  • 元逸民畫傳
  • 《百硯譜》
  • 《國樂譜》
  • 《古文典範》
  • 《明清八家文鈔》
  • 水竹村人集》(又名《徐大總統詩集》)
  • 《歸雲樓集》
  • 《海西草堂集》
  • 《退耕堂集》
  • 《竹窗楹語》
  • 《藤墅儷言》
  • 《揀珠錄》
  • 《晚晴簃詩匯》(又名《清詩匯》)

参考文献

[编辑]
  1. ^ 津门群星——徐世昌. 天津图书馆. [2014-03-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9-29). 
  2. ^ 徐世昌祖茔与宗祠考略.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年06期 [2016-10-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5). 
  3. ^ 《大清德宗同天崇运大中至正经文纬武仁孝睿智端俭宽勤景皇帝实录》(卷二百二十八):光绪十二年。丙戌。五月。癸巳朔……○壬寅。谕内阁、新科一甲进士三名赵以炯、邹福保、冯煦、业经授职外。彭述、姜自驺、蔡金台、周爰诹、张星吉、姚丙然、陈昌绅、华学澜、吴庆坻、刘启襄、吴鸿甲、王荫槐、王荣商、于齐庆、冯芳泽、丁秉乾、张燮堂、连捷、杨士骧、孙锡第、宋伯鲁、王廷相、朱延熙、淩彭年、葛振元、陈志喆、刘玉珂、徐嘉言、罗光烈、沈曾桐、周承光、陈遹声、李端榘、陆寿臣、宋滋兰、韩培森、柯劭忞、杨天霖、李焕尧、陈文塽、李玮堂、徐世昌、盛沅、徐受廉、李子荣、刘学谦、余赞年、孙综源、鹿瀛理、高熙喆、孔宪教、高觐昌、仇继恒、江希曾、沈维善、丁良翰、马芳田、余朝绅、吴炳、尹殿扬、渠纶阁、徐敏中、阔普通武、林鉴中、贺沅、瑞洵、陈田、梅汝鼎、林仰崧、李子茂、张元奇、钟大椿、承德、荣庆、淩芬、陈兆葵、庄钟济、杨森、王新桢、谢崇基、宋育仁、叶在琦、王荣先、景厚、王守训、黄绍曾、格哷铿额、俱著改为翰林院庶吉士。
  4. ^ 《大清德宗同天崇运大中至正经文纬武仁孝睿智端俭宽勤景皇帝实录》(卷二百六十九):光绪十五年。己丑。夏四月……○癸卯。引见丙戌科散馆人员。得旨、修撰赵以炯、编修冯煦、业经授职。二甲庶吉士孙锡第、韩培森、熊亦奇、陈遹声、华学澜、姜自驺、秦绶章、徐受廉、朱延熙、曾宗彦、荣庆、余赞年、张元奇、于齐庆、王廷相、冯芳泽、秦夔扬、孙综源、宋伯鲁、张星吉、蔡金台、杨天霖、吴庆坻、王荫槐、姚丙然、江希曾、周承光、吴鸿甲、陈田、高觐昌、彭述、淩彭年、王荣商、刘玉珂、周爰诹、张燮堂、吴炳、童祥熊、徐世昌、鹿瀛理、刘学谦、柯劭忞、罗光烈、沈曾桐、承德、陈兆葵、阔普通武、俱著授为编修。
  5. ^ 郑师渠. 中国近代史.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161. 
  6. ^ 6.00 6.01 6.02 6.03 6.04 6.05 6.06 6.07 6.08 6.09 6.10 6.11 李新總主編,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中華民國史研究室,韓信夫、姜克夫主編 (编). 《中華民國史大事記》. 北京: 中華書局. 2011. ISBN 9787101079982. 
  7. ^ 徐相之慰留. 申報 (上海). 1915-10-30. 
  8. ^ 命令 (PDF). 政府公報. 1915-10-28, (1247號). 
  9. ^ 命令 (PDF). 政府公報. 1915-12-21, (1301號). 特頒嵩山照影各一,名曰嵩山四友 
  10. ^ 命令 (PDF). 政府公報. 1916-03-23, (77號). 
  11. ^ 张晓唯. 严修与南开系列学校的创建. 南开大学校史网. [2017-1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26). 
  12. ^ 邸永君. 笔谈文苑—翰林总统徐世昌.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2006-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5-27) (中文). 
  13. ^ 萧一山《清代通史》
  14. ^ 《文史资料选辑》125期102页
  15. ^ 《文史资料选辑》125期103页
  16. ^ 郭廷以. 中华民国史事日志. 

外部链接

[编辑]
中国国家元首
 中華民國国家元首
前任:
馮國璋
代理大总统
中華民國大總統
1918年10月10日-1922年6月2日
繼任:
黎元洪
 中華民國北洋政府官衔
前任:
孫寶琦
中華民國政事堂國務卿
1914年-1916年
繼任:
段祺瑞
(第一次內閣)
 清朝帝国官衔
新頭銜
原奉天、辽东、盛京三将军合并
清朝東三省總督
1907年6月12日-1909年2月8日
繼任:
錫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