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環文化廣場
上環文化廣場(Sheung Wan Cultural Square)是位於香港港島中西區的露天廣場,即上環摩利臣街及文咸東街交界處一帶的空地,位處上環市政大廈與西區電話機樓之間。
該廣場鋪上地磚,設計成羅盤模樣,指向區內不同街道,同時亦設有花槽、長椅等設施。廣場在假日經常用作舉辦不同類型之活動,例如「上環假日行人坊」等。
歷史
[编辑]「上環文化廣場」所處的地段,即永樂街、文咸東街、摩利臣街相交之處早年被稱為「十王殿」。目前皇后大道中以北,即文咸東街附近原為海域,1851年海旁發生火災,當時港督文咸遂將瓦礫用作填海,是為文咸填海計劃;填海建屋後,居民認為應建醮超渡火災亡魂,於是每年在現時上環文化廣場所在地在搭建醮棚,設置十殿閻羅王,而上環文化廣場一帶亦因此被時人稱為「十王殿」。[1]「十王殿」之名現今已不存。
「十王殿」一帶在戰前曾設多個水果檔,後來政府於1939年擴建南便上環街市(即今上環市政大廈之所在),安置散佈「十王殿」的果販,「十王殿」(永樂街、文咸東街及摩利臣街構成之安全島)則興建公廁及公共浴室。1989年由南便上環街市重建而成的上環市政大廈落成,原十王殿公廁遂遭廢棄,並一度闢為休憩花園。
市區重建局在2003年6月20日宣佈展開「上環更新計劃:上環坊項目」,以「改造西港城及摩利臣街鄰近一帶,成為上環的社區和休閒活動的匯聚點」,其中一項工程便是將永樂街休憩花園「擴闊和美化,成為多用途的社區活動廣場 ─『上環坊』」[2]。工程期間,當局將文咸東街與摩利臣街之間,即西區電話機樓外的一段永樂街封閉,並將該段文咸東街改建為雙程路取代。
「上環更新計劃」下,在「十王殿」原址興建的廣場被命名為「上環坊」(Sheung Wan Fong);不過,中西區區議會並沒有承認此原有稱呼,反而在2009年6月18日決議將之更名為「上環文化廣場」[3]希望「增添區內文化氣息」[4]。
未來發展
[编辑]中西區民政事務處在2011年提出「上環文化廣場改善工程」,作為「地區小型工程計劃」的一部份,並委託顧問公司設計。顧問公司在2012年12月提交兩個設計,兩者皆建議在廣場增設地標性雕塑、旗杆、花壇及舞台,分別在於舞台上是否設有天幕。[5]
此計劃在2013年1月的地區設施管理委員會會議內遭討論,當中佔委員會大多數議席的建制派一致支持撥款進行此工程,而民主黨的四個代表則反對此計劃,認為此計劃不但浪費公帑,更有硬銷愛國情懷,「擦阿爺鞋」之虞。
相關條目
[编辑]參考文獻
[编辑]- ^ 饒玖才. 《香港的地名及地方歷史(上)--港島與九龍》. 天地圖書. 2011年4月.
- ^ 市建局首項舊區更新計劃登場. 市區重建局. 2003-06-20 [2013-02-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16).
- ^ 中西區區議會二零零八/二零零九年度文化康樂及社會事務委員會第九次會議報告 (PDF). [2013-02-27].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6-01-01).
- ^ 隔牆有耳:為上環坊改個勁名. 蘋果日報. 2009-06-19 [2013-02-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21).
- ^ 地區小型工程計劃-「上環文化廣場改善工程」 (PDF). [2013-02-27].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5-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