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跳去內容

吉㔻

出自維基百科,自由嘅百科全書
吉㔻
清代畫嘅吉㔻嘅畫
東漢 官員
218年
許都(而家河南許昌)
活躍時期 218年
仔女 吉邈
吉穆
遞啲名
其他名 吉本、吉丕、吉平

吉㔻[註 1]粵拼gat1 pei1;?—218年),馮翊池陽人(而家陝西咸陽),係東漢末年嘅太醫令,佢有兩個仔,大嘅叫吉邈,細嘅叫吉穆。

事蹟

[編輯]

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吉㔻共少府耿紀、司直韋晃中文韋晃金禕、佢嘅兩個仔喺夜晚時喺許都(又叫許昌)發動對曹操嘅誅殺,目標係丞相府,因爲佢哋不滿曹操逼漢獻帝劉協封佢做魏王。而當時關羽喺南面兵力強盛,佢哋想殺咗喺許都督軍嘅王必,再帶天子搵劉備打曹操。

佢哋當晚燒咗丞相府大門,並且射箭射中王必膊頭。當王必走難時,原本想投靠老友嘅金禕,但金家以爲係自己人,應錯聲,將底細漏咗畀王必知(另一種講法係王必手下勸阻佢搵金禕),於是王必走咗去城南。天光時佢哋以爲王必死咗,結果王必同嚴匡討伐佢哋,於是場誅殺無過幾耐就冚熄咗。最後佢共佢有關聯嘅人都被處死。

演義

[編輯]

羅貫中嘅歷史小說《三國演義》,人物吉太(字稱平,又叫吉平)就係吉㔻嘅現身。不過羅貫中將吉㔻嘅死年改成建安五年(200年),喺書中呢個人物死嘅原因係由於吉平同國舅董承共謀暗殺計劃,想用毒藥殺咗曹操,不過不幸被發現,佢同董承都畀曹操處死。

[編輯]
  1. 吉㔻個「㔻」字係「丕」嘅異體。由於喺後世要避諱魏文帝曹丕嘅名,吉㔻嘅名改成字形接近嘅吉本gat1 bun2[1]。喺《後漢紀》中寫成吉平gat1 ping4)。喺《三國演義》到個名寫成吉太gat1 taai3),字稱平cing3 ping4),因爲個字而叫做吉平。

[編輯]
  1. 《三國志集解》喺《三國志·武帝紀》提及太醫令吉㔻時話:
    • 趙一清曰:《後漢書·耿秉傳》作「吉㔻」,注或作「平」,則「本」字誤也。
    • 惠棟曰:隸法,「㔻」、「平」字相似,《三輔決錄》又作「本」也。
    • 《三國志辨誤》曰:東漢杜操字伯度,魏代避諱,易為「杜度」。裴氏引《決錄》注,本子邈、穆之字亦具載,而獨逸本字,殆亦以字易名,如杜度之例,故不可並書耶。
    • 李慈銘曰:㔻、本二字,每易相亂,如《後漢書·循吏傳》劉寵父丕,而《續漢書》作「本」是也。
    • 弼按:《常林傳》注引《魏略》、《鄧艾傳》注引《世語》均作「吉本」,或魏臣避文帝諱,改㔻為本,陳《志》仍其舊文也。

    《三國志·文帝紀》提及文帝名諱時話:
    • 潘眉曰:闞澤雲「不十為丕」,字當作「㔻」,今作「丕」者,非。
    • 胡玉縉曰:潘說非也。 《說文·一部》:丕,大也。從一,不聲。段注:丕,隸書中直引長,故云「丕之字不十」。漢《石經》作「㔻」,可證。非與「丕」殊字也。段說甚瞭,潘氏以隸變駁篆文,顛矣。

參攷資料

[編輯]
  • 陳壽(著);裴松之(注)。書:武帝紀. 國志。「(建安)二十三年春正月,漢太醫令吉本與少府耿紀、司直韋晃等反,攻許,燒丞相長史王必營……必與潁川典農中郎將嚴匡討斬之。〈三輔決錄注曰:時有京兆金禕字德禕,自以世為漢臣,自日磾討莽何羅,忠誠顯著,名節累葉。睹漢祚將移,謂可季興,乃喟然發憤,遂與耿紀、韋晃、吉本、本子邈、邈弟穆等結謀。……若殺必,欲挾天子以攻魏,南援劉備。時關羽強盛,而王在鄴,留必典兵督許中事。文然等率雜人及家僮千餘人夜燒門攻必,禕遣人為內應,射必中肩。必不知攻者為誰,以素與禕善,走投禕,夜喚德禕,禕家不知是必,謂為文然等,錯應曰:『王長史已死乎?卿曹事立矣!』必乃更他路奔。一曰:必欲投禕,其帳下督謂必曰:『今日事竟知誰門而投入乎?』扶必奔南城。會天明,必猶在,文然等眾散,故敗。」
  • 袁宏。獻皇帝紀卷第三十. 漢紀。「二十三年春正月甲子,太醫令吉平、少府耿熙等謀誅曹操,發覺,伏誅。」
  • 司馬光。紀卷第六十八. 治通鑑。「孝獻皇帝癸建安二十三年(戊戌,公元二一八年)……魏王操使丞相長史王必典兵督許中事。時關羽強盛,京兆金禕睹漢祚將移,乃與少府耿紀、司直韋晃、太醫令吉本、本子邈、邈弟穆等謀殺必,挾天子以攻魏,南引關羽為援。春,正月,吉邈等率其黨千餘人,夜攻王必,燒其門,射必中肩,帳下督扶必奔南城。會天明,邈等眾潰,必與穎川典農中郎將嚴匡共討斬之。」
  • 陳壽(著);裴松之(注)。書:和常楊杜趙裴傳 — 常林傳. 國志。「吉茂字叔暢,馮翊池陽人也……二十二年,坐其宗人吉本等起事被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