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道
1644年设立设淮徐兵备道,驻宿迁,後驻徐州,管理徐州、淮安府邳州、宿迁、睢宁县,兼辖山东沂莒等处,管理屯田、河道、水利。1662年,裁撤,并入淮海道。1670年设分巡淮徐道,驻徐州,管河工事务。1678年,驻宿迁县。1696年,不再管理河工。1700年,驻清江浦。1724年,增辖邳州直隶州。1732年,驻宿迁。1743年,改为淮徐河道,不再分巡地方。1748年,分巡淮徐道辖邳宿虹桃源等处,按察使司副使衔。1758年驻徐州府。1765年分巡徐州府、海州直隶州、淮安府桃源县。1767年,加兵备衔。1768年,改名淮徐海道。嘉庆年间,通称徐州道。1860年,并入淮徐扬海道。1865年,设徐海河务兵备道,驻徐州府,下辖徐州府、海州直隶州河务、分巡事务。1877年,海州属于淮扬道,改名分巡徐州河务兵备道。
1913年7月以清末徐州府区域设置,治所在铜山县(今江苏省徐州市)。属江苏省。辖铜山、丰县、沛县、萧县、砀山、邳县、宿迁、睢宁等县。辖区约当今江苏省睢宁、宿迁、新沂等市县西北地区,以及安徽省砀山、萧县二县地。1914年6月废并设立徐海道。
参考文献
编辑- 《中国行政区划通史·清代卷》
这是一篇关于中华民国大陆时期行政区划的小作品。您可以通过编辑或修订扩充其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