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跳转到内容

陈煚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陈太宗
大越皇帝
在位时间:皇帝:1225年—1258年[1]
上皇:1258年—1277年
前任:李昭皇李朝末代君主)
继任:陈圣宗
朝代陈朝
年号建中(1225年—1232年)
天应政平(1232年—1251年)
元丰(1251年—1258年)
姓名陈煚、陈日煚
庙号太宗
谥号统天御极隆功茂德显和
佑顺神文圣武元孝皇帝
尊号统天御极隆功厚德显功
佑顺圣文神武孝元皇帝
(1237年起使用);
显尧圣寿太上皇帝
(任上皇时使用)
其他称衔检校太师、安南国大王(南宋封)
安南国王(封)
别名陈光昺、陈蒲
出生(1218-07-10)1218年7月10日
逝世1277年5月5日(1277岁—05—05)(58岁)
陵墓昭陵
陈承
黎氏
皇后昭圣皇后后被废黜
顺天皇后

jiǒng越南语Trần Cảnh陳煚,1218年7月10日—1277年5月5日),又作陈日煚,对蒙古帝国上表奉贡时名为陈光昺,初讳陈蒲越南陈朝开国皇帝。陈煚原出生于李朝末年的权贵家庭,从叔陈守度把持国政。陈煚被安排侍奉李昭皇(李朝末代女帝),不久后李昭皇退位,陈煚登基,开创陈朝。陈煚在位33年,其间成功抵御蒙古帝国入侵;于1258年让位予儿子陈晃,自称上皇,仍然影响国政,于1277年去世,享寿60岁,后世称之为陈太宗(越南语Trần Thái Tông陳太宗)。

家世及即位

[编辑]

来历的疑问

[编辑]

根据《大越史记全书》记载,陈煚的先世是中国闽人,下又附注说“或曰桂林人”,[2]未能确定陈氏的祖籍地,不过在中国的野史中流传著两种不同版本。

  • 第一种版本:宋人笔记《齐东野语》称,陈煚原名“谢昇卿”,来自福州长乐邑,因犯杀人罪,经邕州(今属中国广西)逃入安南,安南丞相招其为赘婿,之后“屡遣人至闽访其家”并称此事是同佥枢密院事陈合(字惟善,福州长乐人)说的;[a]
  • 第二种版本:清晋江人蔡永蒹所著的《西山杂志》称,陈氏先世是泉州晋江安海镇的陈厝坑,后渡海至安南做生意之后成为李朝的入赘驸马。[b]

以上描述与《大越史记全书》所写的,陈家在先世定居安南后,因捕鱼有术致富,至陈李这一代始因救驾有功而发迹的记载大相径庭。且《齐东野语》称陈煚就是福州长乐人谢昇卿,但陈氏家族早已定居安南,陈煚八岁时就在从叔陈守度扶持下即位,他不会是当时中国福建人,而按《大越史记全书》载:“初,帝之先世闽人(或曰桂林人)有名京者,来居天长即墨乡。”参考来看,此谢昇卿应为其五世祖陈京,其乃杀人逃犯,变换姓名后避罪于安南。

先世的崛起

[编辑]

据《大越史记全书》记载,陈煚的五世祖陈京移居越南的即墨乡(今越南南定省美禄县),世代从事渔业。传至祖父陈李,已经以“渔业致富,傍人归之,因有众,亦起为盗”,在即墨乡甚有势力。在李朝治平龙应四至五年(1208年至1209年期间),爆发范猷之乱,当时的李高宗与太子李旵(即日后的李惠宗)一同离出逃。李旵在逃亡途中,迎娶了陈李之女为妃。[5]从此,陈氏便晋身为外戚之家。

陈煚的叔父辈,都身居李朝朝中要职。叔父陈嗣庆(陈李之子),因不满妹妹被谭太后李惠宗之母)迫害,于建嘉三年(1213年)起兵得势,获授任为太尉辅政,加上李惠宗容易发狂,无法处理朝政,大权便旁落在陈嗣庆手上[6];父亲陈承,于建嘉十三年(1223年)陈嗣庆死后任辅国太尉[7];从叔陈守度曾任殿前指挥使,负责“知城市内外诸军事”。[8]凭著这种特殊的背景,陈煚便被安排与李昭皇成亲。

早年生活及入侍李昭皇

[编辑]

陈煚出生于建嘉八年六月十六日(1218年7月10日)[c]陈承的次子,母亲黎氏,先讳蒲。据史书所载,陈煚有帝王之相,“隆准龙颜,似汉高祖”。8岁时任李朝的祗应局祗候正,因陈守度的连带关系,得以入宫侍候李昭皇,被“见而悦之”,[2],封为驸马。于是,陈煚便成为陈氏篡李的重要棋子。

受禅即位

[编辑]

陈朝成书的《越史略》所载,李朝之所以禅让给陈氏,是李昭皇之父、当时身为上皇的李惠宗之意。李惠宗曾说过,自己的女儿李昭皇“以一阴而御群阳,众所不与,必致悔亡”,他见“太尉(陈承)仲子某(指陈煚)年虽冲幼,相貌非常,必能济世安民,欲以为子而主神器,仍以昭王配之”。陈承听到后,感到犹疑不决,恐怕李惠宗的说话只是一种试探,陈守度却认为李惠宗“今以无嗣,欲择贤而付之,此乃上王远法之真让,又何疑哉?”于是就让陈煚接受禅位。[9]

大越史记全书》则记载,天彰有道二年(1225年)十月,陈守度得悉陈煚与李昭皇感情渐深后,便决定发动政变,“率家属亲戚入禁中,守度闭城门及诸宫门,令人守之,百官进朝,不得入”,然后遍告群臣“陛下(李昭皇)己有尚矣”,亦即是控制李朝宫廷,然后让昭皇退位。最后,昭皇下诏,说自己是女主,无法把政务处理好,“今朕反独算,惟得陈煚,文质彬彬,诚贤人君子之体,威仪抑抑,有圣神文武之资”,并于十二月十一日[10](1226年1月10日),[d] 禅位给年方8岁的陈煚。陈煚登基后,拜陈守度为“国尚父”,掌理国政,而父亲陈承则“权摄国政为上皇”。[11]

在位期间的施政

[编辑]

年幼继位的陈煚,在其整个在位时期中,朝政大权一直受父亲陈承(死于1234年)及从叔陈守度(死于1264年)所影响。特别是陈守度,据《大越史记全书》所说,“太宗之得天下者,皆其(陈守度)谋力也。故为国倚重,权移人主。”[12]至于陈朝在陈煚当皇帝期间的施政则如下。

帐籍制度

[编辑]

陈煚在位时,延续了李朝帐籍制度。方法是,国内村庄,有多少文官、武官、书吏、军士、男丁、年老伤残及流落移居者,当地的官员都要记入帐籍。按照帐籍纪录,人民当中有官爵的,子孙可承荫任官;富有而无官爵的,世代服兵役[13]

税收

[编辑]
  • 丁税:陈朝政府按男丁所拥有的田亩数理征税,例如拥有田1、2亩,每年缴纳丁税钱1贯;拥有3、4亩,缴纳2贯;拥有5亩以上缴纳3贯;无田地的,丁税全免。[13]
  • 土地税:陈朝又规定须缴交土地税,方法是每私有田一亩,田主便要缴纳粟100升。在公田方面,则分为“国库田”及“拓刀田”,按照田地好坏,分成上中下三等,征收不同数额的谷物。另外,民间的池塘、盐田亦各有征税规定。[14]
  • 其他税项:陈朝还有其他税项,如槟榔税、安息香税,以及鱼、虾、蔬、果,均各有税项。[15]

防洪工程

[编辑]

越南西北部地区多山,而红河三角洲一带则地平而多河流,每逢雨季,易形成山洪暴发天应政平十七年(1248年),在丐江(江河)两岸修筑堤坝,称之为“鼎耳堤”,又设置河堤正副使2人负责管理。若堤坝修建到民田上,则由政府按田价偿给田主。[15]

教育制度

[编辑]

法律

[编辑]

陈朝天应政平十三年(1244年),曾制定刑律,大致上是很重的,如犯偷窃的罪犯,会被断手、砍足,或者被象踏[16]

官制

[编辑]

兵制

[编辑]

陈煚在位期间,国内大量壮丁被编入伍当兵,贵族亲王也有募集军队之权。[17]

退位上皇

[编辑]

陈煚于元丰八年二月二十四日(1258年3月30日)[e],逊位于皇太子陈晃(即陈圣宗),退居北宫,被尊为“显尧圣寿太上皇帝”,与儿子陈圣宗一起共理国政。

此一举动,在日后的陈朝历代君主均有仿效。近代越南史家陈仲金作出简述,认为陈煚的用意在于“以便教导他(陈晃)治理国家的各种方法,并防备兄弟们日后的争执[18]”。越南封建时代史家吴士连对这项影响陈朝政局的习惯,则有以下一段论述:

对外关系

[编辑]

陈煚在位的时期里,大越国的周边形势,是蒙古帝国崛起,渐次蚕食中国大理南宋等国,甚至攻打大越。而南方邻国占城,则是大越国入侵的对象。

南宋称臣

[编辑]

陈煚对于南宋,是奉行友好入贡的态度。早在南宋绍定(1228年-1233年初年,陈朝遣使入贡,宋理宗册封陈煚为“安南国王,加特进检校太尉、兼御史大夫、上柱国,赐效忠顺化保节守义怀德归仁慕治奉公正恭履信功臣,静海军节度观察处置等使”,食邑一万一千户,实封四千二百户。元丰八年(南宋宝祐六年,1258年),陈煚“上世袭表”,向宋廷传达让位给儿子陈晃的意向,而宋廷则向方表示“情状叵测,申饬边备”,要求加强国防,以免蒙古进犯。陈圣宗绍隆四年(南宋景定二年,1261年),陈朝遣使入贡,获宋廷“下诏奖谕,遣使赐金并法锦。”次年(1262年)南宋下诏,授陈煚为“检校太师、安南国大王,加食邑”,并对陈晃进行册封。其后,在绍隆十二年及十五年(南宋咸淳五年及八年,1269年及1272年),宋廷又对陈煚、陈晃父子“加食邑”及赠送礼物。[20][21]总括而言,中国南宋与越南陈朝的关系,是处于和洽友好的“朝贡关系”。

占城人在李朝衰落时期,便经常有船只抢掠大越国沿海居民。陈煚登基后,便“怀之以德,遣使往谕”,向占城政府展示出友好姿态,而占城却“虽常入贡,而复乞故地,且有窥觎之意”,意图收复前代被越人攻取的领土,以及有凯觎之心。陈煚对此甚为不满,便于元丰二年(1252年)春正月亲征占城。到十二月,俘获占城王的妻子及臣民而返。[22]

蒙古第一次侵入大越国的战况。

元丰三年(1253年),蒙古帝国消灭大理国,而蒙古朝廷却无意撤军,反而“留兀良合台攻诸夷之未附者”[23] 。元丰七年十二月十二日(1258年1月17日)[f],兀良合台率兵侵入大越,陈煚虽然亲自迎击,“自将督战,前冒矢石”,但最后仍是不敌,退守天幕江(在今越南兴安省),国都昇龙失陷。在这危急关头,陈煚乘船向太尉陈日晈商讨对策,陈日晈却态度沮丧,在船边用手指点水,然后在船舷写“入”二字,表示不如投靠宋人。陈煚再问太师陈守度,陈守度的答案则是“臣首未至地,陛下无烦他虑”,表示仍愿意抵抗,使陈煚重拾战意。十二月二十四日(1258年1月29日),[g]陈煚及太子陈晃乘坐楼船,在东步头击败蒙古军队。蒙古军撤退时,又遭到居民袭击,最终撤出大越[24]

陈煚虽然成功击退蒙古军队,但自知是“小国”,唯有“诚心事上”,看“大国何以待之”[25][h],便改名光昺,遣使上表纳贡。其后,蒙古帝国亦向陈氏朝廷册封为安南国王,并定下“安南三岁一贡,回赐礼物”的外交规例。[20]

去世

[编辑]
陈太宗陵(在今太平省)。

陈圣宗宝符五年四月一日(1277年5月5日)[i],陈煚“崩于万寿宫”,享寿60。十月四日(10月31日)[j],葬于昭陵,庙号“太宗”,谥号为“统天御极隆功茂德显和佑顺神文圣武元孝皇帝”[2][26]

家庭

[编辑]

李昭皇的处置

[编辑]

当陈煚即皇帝位时,原先的李昭皇(李佛金)被册封为皇后,改称“昭圣”。[2]天应政平六年(1237年),改以妻姊顺天公主(李佛金之姊)为皇后,李佛金则被降格为“昭圣公主”。[27]元丰八年正月,陈煚又把李佛金嫁给大臣黎辅陈[19]

被迫迎娶嫂子,引致动乱

[编辑]

在陈煚登位之初,虽然有李佛金为其皇后,但由于未能诞下子嗣,便在陈守度的安排下,天应政平六年(1237年),改以陈煚兄长陈柳的妻子李氏(李佛金之姊顺天公主)为皇后,是为顺天皇后(当时已怀有陈国康)。陈柳对此深表不满,便起兵作乱。陈煚对于形势发展至这一地步,“内不自安”,于是离开京城昇龙,到安子山浮云国师(陈煚友人)处居住。陈守度率领群臣找陈煚回京,陈煚郤说:“朕以幼冲,未堪重寄,父皇(陈承)遽尔违背(当时已去世),早丧所怙,不敢宅帝位,以辱社稷”,认为自己无德无能居于帝位。陈守度见不得已,便向群臣说:“凡乘舆所在,即是朝廷”,把整个朝廷及官僚架构搬到陈煚住处,陈煚唯有回京。不久,陈柳自知势孤力弱,便假扮渔夫,乘独木舟找陈煚,表示愿意投降,陈煚即“与之对泣”。这时,被陈守度发现,拔剑要杀陈柳,陈煚“以身当之”,事情于是和解。事后,陈煚对陈柳增加封地,封为“安生王”,以作安抚。[27]

亲属

[编辑]

著作

[编辑]

据《钦定越史通鉴纲目》,陈煚有如下几部作品:

  • 《国朝通礼》十卷;
  • 《刑律》一卷;
  • 《建中常礼》十卷(※范宏科指出,《建中常礼》实际应为一卷。[38]);
  • 《课虚集》一卷;
  • 《御诗》一卷

※以上各项,参见《钦定越史通鉴纲目》正编卷之十三。[39]

后世评价

[编辑]
  • 越南陈朝裕宗皇帝曾写了一首诗,来赞美太宗陈煚:“开基两太宗,彼称贞观元丰建成诛死安生在,庙号虽同德不同。”表示陈煚虽曾与兄弟陈柳有过节,但陈柳郤能保著性命及身份,这代表陈太宗的道德高于唐太宗[26]
  • 大越史记全书》的编撰者认为陈煚“宽仁大度,有帝王之量,所以能创业垂统,立纪张纲。”但同时亦认为从叔陈守度居功不少,“陈家之制度伟矣,然规画国事,皆陈守度所为”。[2]不过,陈守度安排陈煚迎娶嫂子的做法,郤遭后黎朝初年史家潘孚先猛烈抨击,说:“(陈煚)乃听守度之邪谋,夺兄妻以为后,母乃斁彝伦,以启淫乱之端乎!自是生嫌隙,敢于作乱,太宗养成其恶也。或谓太宗不杀兄仁矣。愚谓夺兄妻,其恶已彰,不杀兄,天理未灭耳,乌得谓之仁哉! ”[40]
  • 阮朝嗣德帝评价陈煚得位之事:“千古奇事,北朝历代得国,寔未曾有。如柴氏继周已异,未至如此。然观之,亦不过如王莽杨坚类耳。虽不能借有尚为名,而天下亦必归于陈氏矣。得国皆仗守度之力,犹清顺治之于多尔衮一般。陈太尊有何可称焉!故陈无太祖,所以延祚,其在二尊之功也。”[41]

注释

[编辑]
  1. ^ 此版本的说法来源于南宋周密所著的《齐东野语》,见该书卷十九。
  2. ^ 此说法见于清朝年间的手抄本书籍《西山杂志》。[3][4]
  3. ^ 本条目里的中西历转换,参考台湾中央研究院计算中心─两千年中西历转换
  4. ^ 越南李朝天彰有道二年即中国南宋理宗宝庆元年,当年的农历十二月十二日为西历1226年1月11日。
  5. ^ 越南陈朝元丰八年即中国南宋理宗宝祐六年,当年的农历2月24日为西历3月30日。
  6. ^ 越南陈朝元丰七年即中国南宋理宗宝祐五年,当年的农历12月12日为西历1258年1月17日。
  7. ^ 越南陈朝元丰七年即中国南宋理宗宝祐五年,当年的农历12月24日为西历1258年1月29日。
  8. ^ 《元史》正文里,误以为“日煚传国于长子光昺”。
  9. ^ 越南陈朝宝符五年即中国南宋端宗景炎二年,当年的农历4月1日为西历5月5日。
  10. ^ 越南陈朝宝符五年即中国南宋端宗景炎二年,当年的农历10月4日为西历10月31日。

参考文献

[编辑]
引用
  1. ^ 陈太宗在建中元年十二月即位,此时西历已经是1226年。
  2.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吴士连等《大越史记全书·陈纪·陈太宗纪》,321页。
  3. ^ 《安南李朝世家新考——兼考安南陈朝一世陈日煚籍属》,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01期), 2002年, (01期): 56–61 [2018-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08) 
  4. ^ (简体中文)两位福建晋江市安海镇人曾是安南皇帝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5. ^ 吴士连等《大越史记全书·李纪·李高宗纪》,309-310页。
  6. ^ 吴士连等《大越史记全书·李纪·李高宗纪》,312-313页。
  7. ^ 吴士连等《大越史记全书·李纪·李高宗纪》,314页。
  8. ^ 吴士连等《大越史记全书·李纪·李高宗纪》,315页。
  9. ^ 《越史略·卷下·惠宗》(收录于《钦定四库全书·史部》第466册),619页。
  10. ^ 大越史记全书:本月二十一日(戊寅),群臣进朝拜贺。..十二月十一日戊寅(丁酉?),昭皇设大会于天安殿御宝床,百官朝服,进朝拜于庭下。昭皇乃降服,劝进陈煚即皇帝位。改元建中元年
    越史略:乙酉建嘉十五年..十二月初一日受禅,即位于天安殿,尊顺贞皇后为太后,降昭王为昭圣王后,改元建中。
  11. ^ 吴士连等《大越史记全书·李纪·李昭皇纪》,316页。
  12. ^ 吴士连等《大越史记全书·陈纪·陈圣宗纪》,343页。
  13. ^ 13.0 13.1 陈仲金《越南史略》中译本,第85页。
  14. ^ 陈仲金《越南史略》中译本,第85-86页。
  15. ^ 15.0 15.1 15.2 15.3 陈仲金《越南史略》中译本,第86页。
  16. ^ 16.0 16.1 16.2 陈仲金《越南史略》中译本,第87页。
  17. ^ 陈仲金《越南史略》中译本,第88页。
  18. ^ 陈仲金《越南史略》中译本,第89-90页。
  19. ^ 19.0 19.1 吴士连等《大越史记全书·陈纪·陈太宗纪》,340页。
  20. ^ 20.0 20.1 黎崱《安南志略‧卷13‧陈氏世家》,310页。
  21. ^ 脱脱等《宋史·外国列传·交阯列传》,14072页。
  22. ^ 吴士连等《大越史记全书·陈纪·陈太宗纪》,336页。
  23. ^ 宋濂等《元史·外夷列传·安南列传》,4633页。
  24. ^ 吴士连等《大越史记全书·陈纪·陈太宗纪》,339页。
  25. ^ 宋濂等《元史·外夷列传·安南列传》,4634页。
  26. ^ 26.0 26.1 吴士连等《大越史记全书·陈纪·陈圣宗纪》,350页。
  27. ^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吴士连等《大越史记全书·陈纪·陈太宗纪》,328页。
  28. ^ 28.0 28.1 吴士连等《大越史记全书·陈纪·陈太宗纪》,322页。
  29. ^ 29.0 29.1 吴士连等《大越史记全书·李纪·李高宗纪》,312页。
  30. ^ 30.0 30.1 30.2 30.3 30.4 陈仲金《越南史略》,中译本,143页。
  31. ^ 吴士连等《大越史记全书·陈纪·陈太宗纪》,335页。
  32. ^ 吴士连等《大越史记全书·陈纪·陈太宗纪》,326页。
  33. ^ 吴士连等《大越史记全书·陈纪·陈圣宗纪》,341页。
  34. ^ 吴士连等《大越史记全书·陈纪·陈仁宗纪》,369页。
  35. ^ 35.0 35.1 吴士连等《大越史记全书·陈纪·陈太宗纪》,330页。
  36. ^ 吴士连等《大越史记全书·陈纪·陈圣宗纪》,346页。
  37. ^ 吴士连等《大越史记全书·陈纪·陈太宗纪》,337页。子:
  38. ^ 明峥《越南通史》,范宏科译 三联书店 1958年
  39. ^ Hội Bảo tồn Di sản chữ Nôm─潘清简等《钦定越史通鉴纲目》正编卷之十三,己亥平定王二年条注,image 4[失效链接]
  40. ^ 吴士连等《大越史记全书·陈纪·陈太宗纪》,328-329页。
  41. ^ 钦定越史通鉴纲目·正编·卷之五》
书籍
网页

参见

[编辑]
陈太宗

原因:陈朝建立
越南陈朝君主
1226年-1258年
继任:
陈圣宗
前任:
李昭皇
李朝末代女皇
大越帝国皇帝
1226年-1258年
继任:
陈圣宗
前任:
陈太祖
越南太上皇
1258年-1277年
继任:
陈圣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