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人正在放一段悠長的維基假期,預定會在不日回來。
|
| 本人正於現實生活忙碌中,可能無法即時回覆您的留言。 |
最新消息
這份稿件寫於數日之前,但這幾天以來局勢有變,令我需要再三考慮是否還需要原汁原味貼出來,但我的最終決定還是大致上將原文貼出來吧,只是稍作改寫及補充較新動態。反正在此發表的東西純屬個人意見,不必認真看待。
聽聞《新聞透視》提及了中文維基百科,於是我也找回相關片段看一遍。雖然提及的時間只有短短兩分鐘,但至少也對維基百科作出了簡介,並訪問過香港維基媒體協會籌委會成員。相信這有助提升維基百科在香港的知名度吧。
可是,同一時間,中文維基百科又一次陷入了惡搞題材去留的爭議,可能更能引起香港人的興趣。一年前巴士阿叔事件的「鬧劇」,我在很長的時間中曾一直堅持刪除,最後幾乎全港傳媒甚至部份外地國際通訊社也有興趣跟進時,我才不得不軟化。今年又有福佳始終有你的惡搞歌,既然傳媒關注程度遠遠不及阿叔,甚至連九天生命的高琳琳也不如,按我一貫的立場,該條目被提刪時我必投刪除票無疑,而當時投票形勢確實是刪除佔優,除了歌詞版權,知名度、重要性及影響力也是當時主要考慮因素。當時卻萬萬不會想到,一件普通的刪除小事竟也鬧成一件政治化的大事。
原來因為那首惡搞歌帶有政治色彩,部份提倡保留者便藉此機會大造文章,指摘阻礙條目保留者是親共分子,企圖藉此吸引其他人因此而投保留票,甚至有報章推波助瀾,標籤投刪除票的人是「保皇黨」。(我本人本來就對親建制派及中共的很多所作所為感到討厭,但當自己竟會被標籤為「保皇黨」時,才發現某個自詡為「民主」的同時卻不分是非黑白、將持稍為不同的意見的人士打壓成異己的傳媒更討人厭。)最糟糕的是,香港有很多人竟把該報之謬論照單全收,反而指責中文維基百科的不是。我和多名管理員雖然一直努力解釋這些誤會,可是在某位人士的眼中,彷如「解釋即是掩飾」,將我們炮轟之餘,繼續把事情越搞越大。事到如今,我只希望我們中文維基百科管理員能夠合力想到方法去解決這件事情。
(P.S. 配圖選用了2008年奧運吉祥物福娃別無他意。只是因為我想不到合適的配圖同時,想起了有人曾經誤會福佳始終有你為福娃始終有你,所以才順手拈來。 (再後補:原來圖片有版權,只好刪除了之。) 無論如何,「福佳」一詞的背後含意,廣東話人心知肚明,難得作詞人還要「此地無銀三百兩」,我也無言了。)
(後補:由即日起,本欄的文章將同步於我的Blog上發表,其他與維基相關的文章也會在該處獨家發表,歡迎各位參觀!)
(更新於 2007年6月11日 (一) 07:20 (UTC) | 存檔)
個人簡介
我很喜愛維基百科「Free」的精神,不只是自由,而且還是免費。這裏就像一個公共圖書館一樣,可以自由進入隨便取閱參考資料,但不同的是這裏可以添加新的資料,使這裏的參考價值更大。我希望自己無論在觀看別人的條目,還是編寫自己的條目,都可以獲益良多。
最初到訪中文維基百科,我眼見這裏關於香港的條目少得可憐,起碼和英文維基百科有一大段距離。因此,身為香港人,我決定以香港人的手筆,協助編寫更多關於香港的條目。我亦希望在撰寫大量關於香港的條目後,能夠令更多人能夠知道這裏的存在,使這裏的香港維基人能夠多一些,感覺也能親切些。
抱負 (Vision)
- 使中文維基百科成為受香港人歡迎及重視的的知識寶庫
- 使中文維基百科成為全球十大維基百科之一
使命 (Mission)
- 盡力建立及擴充更多條目,尤其是與香港相關的,使中文維基百科在香港方面的資料不遜於英文版
- 積極鼓勵更多香港維基人加入,致力推動香港維基人的共同協作文化及團結精神
信念 (Value)
百科新知
未來計劃
本人於未來的主要關注重點仍於香港相關之條目上,短期內將會集中於建立各種香港列表中工作。只有建立了列表,才可看得到哪些條目正是缺乏的。除此之外,我也會建立更多關於香港道路、香港地方和香港各種設施的條目。當然,本人亦會密切留意香港維基人佈告板,在需要進行的工作協助一下,以及在香港條目提升計劃中出一分力。
不過呢,以上的目標因現實的繁忙而變成空談,只會隨心所欲地左修右補,短期內不會主力建立大量條目。
個人大事
(以下資料僅供參考之用,未必完全準確)
- 2005年4月25日:註冊成為維基人,同日的第一次編輯條目 — 香港1號幹線,以及第一次新建條目 — 香港仔隧道
- 2005年4月26日:第100次編輯 — 香港幹線編號系統
- 2005年4月27日:第200次編輯 — 香港國際機場,並已累積編寫35個條目
- 2005年4月28日:重寫香港地鐵,也包括了第300次編輯,並已累積編寫38個條目
- 2005年4月29日:第400次編輯 — 荃灣路,並已累積編寫49個條目
- 2005年4月30日:第50個新條目 — 昂坪360
- 2005年5月1日:第500次編輯 — 香港中學會考,並已累積編寫58個條目
- 2005年5月3日:接受「維基見習編輯」榮譽,同日本人首次有條目(青馬大橋)登上新條目推薦
- 2005年5月8日:接受「維基助理編輯」榮譽
- 2005年5月10日:第100個新條目 — 香港政制事務局
- 2005年5月19日:累積編寫124個條目
- 2005年5月20日至8月26日:沒有再於維基百科工作
- 2005年9月5日:香港地鐵成為特色條目
- 2005年9月21日:建立香港首頁,原來是第1,000次編輯
- 2005年10月6日:接受「維基執行編輯」榮譽
- 2005年10月10日:自己積極參予提升的香港電車成為特色條目
- 2005年10月18日:接受「1級創作獎」榮譽
- 2005年10月24日:自己積極參予提升的八達通成為特色條目
- 2005年10月29日:第1,500次編輯,幫其他香港維基人分類
- 2005年10月30日:第200個新條目 — 山貝河
- 2005年11月2日:累積編寫224個條目
- 2005年11月27日:第2,000次編輯 — 灣仔 (消歧義)
- 2005年12月13日:第2,500次編輯 — 皇后像廣場
- 2005年12月14日:第300個新條目 — 香港日治時期地方更名列表
- 2006年1月2日:重寫用戶頁,累積編寫314個條目
- 2006年1月3日:第3,000次編輯 — 花墟道
- 2006年1月4日:在多位維基人支持下接受「維基內容專家」榮譽
- 2006年1月6日:接受「維基助理主編」榮譽
- 2006年1月8日:接受「2級創作獎」榮譽
- 2006年2月2日:在多位維基人支持下成為「管理員」
- 2006年2月16日:第4,000次編輯,在Talk:美孚站討論解決紛爭
- 2006年3月15日:創立中文維基百科第60,000條條目 — 馬鞍山郊野公園
- 2006年4月22日:第5,000次編輯 — 香港股災
- 2006年5月5日:第400個新條目 — 郭亞女事件
- 2006年5月10日:接受「1級香港創作獎」榮譽
- 2006年5月22日:接受「2級香港創作獎」榮譽
- 2006年5月25日:第6,000次編輯 — Wikipedia:刪除投票和請求/2006年5月25日
- 2006年7月11日:第7,000次編輯 — 香港高等法院
- 2006年9月4日:主要由自己編寫的香港填海工程獲選優良條目
- 2006年9月19日:接受「3級創作獎」榮譽
- 2006年9月25日:第8,000次編輯 — 士美菲路
- 2006年10月22日:接受「3級香港創作獎」榮譽
- 2006年11月12日:創立中文維基百科第100,000條條目 — 畢打街鐘樓
- 2006年11月13日:再次完成重寫用戶頁
- 2006年11月28日:第9,000次編輯 — 古洞
- 2006年12月19日:第10,000次編輯 — 香港樹仁大學
- 2007年1月16日:第11,000次編輯 — 香港童軍總會,第500個新條目 — 里程碑
- 2007年3月9日:首次獲提名為「行政員」,惟被自己以資歷不足為由婉拒
- 2007年3月26日:第12,000次編輯 — 梁家傑
- 2007年4月2日:接受「4級創作獎」榮譽
- 2007年4月11日:創立中文維基百科第120,000條條目 — 塱原
- 2007年4月24日:接受「維基站務專家」及「維基執行主編」榮譽
|
我的貢獻
截至2007年4月24日為止,本人全新編寫或全面重寫不少於506個新條目。(以下資料僅供參考之用,未必完全準確)
圖例
- 灰色 —— 條目本身存在,由本人重寫/加入大量資料
|
工具箱
閱
論
編
歷
|
下列各項的文字格式及顯示效果都在 模板訊息列表中,請點選展開
|
- 書籍引用{{cite book|author=作者名 |coauthors=聯名作者 |title=書名 |year=年份 |publisher=出版商 |location=出版商所在地 |isbn=書籍編號 |date=出版日期 |accessdate=查閱日期 }}
- 期刊引用{{cite journal|last=名 |first=姓 |authorlink= |coauthors= 共同編寫人|year= 年 |title=文獻標題 |journal=期刊名 |volume=卷號 |issue=期號 |publisher=出版商 |pages=參考頁數 |doi= |url=網址 |date=出版日期 |accessdate=查閱日期 |quote= }}
- 可靠的新聞媒體引用{{cite news|title=網頁標題 |url=網址 |language=語言 |author=作者 |publisher=發表該新聞的公司 |date=出版日 |accessdate=檢索日期 }}
- 媒體除外的參考網址引用{{cite web|url=網址 |language=語言 |title=網頁標題 |publisher=引自網站 | date=網頁日期 |accessdate=檢索日期 |archive-url=存檔網址 |archive-date=存檔日期 }}
- 參考文獻引用自動生成工具
- 有些參考文獻需要添加{{Subscription required}}以表示該參考文獻需要付費訂閱才能查看(僅限需要付費訂閱的參考文獻)
- 尚未內文引註的外部連結:<ref>[http://example.com/ 某網站]</ref>
- 請於引文兩頭加上 <ref>...</ref> 標簽(或<ref name="A"> </ref>同項參考標籤),並於條目尾加上 {{reflist}} 以自動列出引用
- 提供外部媒體:{{External media|float=浮動位置 |width=寬度 |topic=主題 |title=標題 |image1=圖片1 |image2=圖片2 |audio1=音頻1 |video1=視頻1 |model1=模型1 }}
|
|
|
|
| 這是維基百科用戶頁 此頁面不是百科全書條目,也不是條目的討論頁。 若您在中文維基百科(網域名稱為zh.wikipedia.org)之外的網站看到此頁面,那麼您可能正在瀏覽一個鏡像網站。 請注意:鏡像網站中的頁面可能已經過時,且頁面中涉及的用戶可能與該鏡像網站沒有任何關係。 若欲造訪原始頁面,請點擊這裏。 |
/編輯數 - /最新消息 - /個人簡介 - /百科新知 - /未來計劃 - /個人大事 - /我的貢獻
/測試區 - /中文維基條目增長估計 - /首頁 - /首頁/2009 - /條目分級制草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