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跳转到内容

漆咸道

坐标22°18′08″N 114°10′37″E / 22.3023478°N 114.1769598°E / 22.3023478; 114.1769598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漆咸道南

22°18′08″N 114°10′37″E / 22.3023478°N 114.1769598°E / 22.3023478; 114.1769598

Chatham Road
漆咸道
漆咸道南近香港科學館
原名德輔道
命名緣由1909年3月19日憲報第184號公告
命名日期1909年3月
道路長度3公里(1.9英里)
车速限制50公里每小時
车道数柯士甸道以南:3線雙程(共6線)
5號幹線路段:5線往紅磡、4線往油麻地(共9線)
山谷道馬頭圍道:雙線雙程(共4線)
地點香港油尖旺區九龍城區
起點梳士巴利道
終點馬頭圍道
建造
通車日期1888年
地图
1930年代的尖沙咀、漆咸道
漆咸道北近何文田站東九龍走廊

漆咸道(英語:Chatham Road)是香港九龍區的一條主要道路,分為漆咸道南(英語:Chatham Road South)及漆咸道北(英語:Chatham Road North)兩段。漆咸道以前由訊號山一帶連接到紅磡老龍坑一帶,現時已延長至土瓜灣。延長段由於其地理位置,所以命名為漆咸道北,而原來的一段則更名為漆咸道南。

當中漆咸道南是一條南北走向的道路,南至梳士巴利道,北至加士居道公主道康莊道交界。而漆咸道北則由康莊道橋底向北伸延,連接馬頭圍道東九龍走廊往九龍灣與觀塘。介乎加士居道至康莊道之間的漆咸道南,和介乎康莊道至東九龍走廊之間的漆咸道北是香港5號幹線的一部份,由於可經康莊道連接紅磡海底隧道前往香港島,加上來往東西九龍的車流,該段道路交通經常嚴重擠塞。

歷史

[编辑]

漆咸道於1888年落成,沿當時尚未填海的紅磡灣海旁興建,當時命名為德輔道。1890年,由於當時計劃將德輔道這個名稱則給予香港島區當時新建成的道路使用,於1909年3月以當時工務司漆咸為名改稱漆咸道[1][2][3]。可能由於當時香港華人政府官員英語水平較低,在以譯音翻譯路名時,誤以為英語姓氏「Chatham」中的「h」是發音的,但正確讀音應為/ˈtʃæt.əm/,中文譯音應為「漆潭」,但香港政府並沒有像梳士巴利道般修正譯名,誤譯沿用至今[4]

漆咸道最初只是由梳士巴利道至加連威老道,1903年延長至天文台道,約1910年代已延至紅磡一帶。其後九龍半島由尖沙咀紅磡一帶向東發展,漆咸道延長至土瓜灣,形成現有模樣。

1910年至1975年期間,九廣鐵路英段是沿著漆咸道的南段行駛。九龍車站遷至紅磡灣新填海地後,原鐵路段已成為了市政局百週年紀念花園香港歷史博物館香港理工大學的一部份。當中一小段鐵路仍然存在,且現爲香港理工大學第八期(Z座)一部分,該範圍則劃由港鐵管理。而原鐵路段以東範圍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形成當時香港最新的商業區,稱為尖沙咀東,故此漆咸道南亦被視為傳統尖沙咀及八十年代興起的尖東分界綫。

沿路著名地點

[编辑]

交匯道路

[编辑]

漆咸道南

[编辑]

漆咸道北

[编辑]

(*屬5號幹線部分)

交通

[编辑]
交通路線列表
港鐵
巴士
專線小巴

參考資料

[编辑]
  1. ^ 道路及鐵路-道路名稱(五)英官員命名道路. 香港地方. [2012年3月1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年12月24日) (中文(香港)). 
  2. ^ 梁濤. 《九龍街道命名考源》. 市政局出版. 1993年: 第10頁 (中文(香港)). 
  3. ^ 爾東. 《香港歷史文化小百科16-趣談九龍街道》. 明報出版社. 2004年11月: 第115–116頁. ISBN 962-8871-46-3 (中文(香港)). 
  4. ^ 道路及鐵路-道路名稱(一)街名拾趣. 香港地方. [2012年3月1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年5月14日) (中文(香港)). 
幹線標誌 香港5號幹線
啓福道 – 啟德隧道 – 東九龍走廊 – 漆咸道北 – 漆咸道南 – 加士居道天橋 – 渡船街天橋 – 西九龍走廊西九龍走廊西 – 荔枝角道 – 葵涌道(包括荔枝角大橋) – 荃灣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