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结束的“旗峰亮见”——乡村“振兴有道”擂台赛前期票选活动中,清溪镇铁场村案例获得113491票,顺利进入全市前五,即将进入专家评分阶段。让我们拭目以待,为铁场村取得更好的成绩加油助威吧!
山川秀丽铁场村,民风淳朴客家乡。清溪镇铁场村位于银瓶山麓南侧,面积7.3平方公里,户籍人口940人,这里群山连绵,峰峦叠嶂,溪水潺潺,古树参天,是东莞市唯一一个没有工厂的农村。错落有致的客家围楼,被誉为“革命的小延安”的东江纵队路东干部训练班旧址,彰显了铁场村深厚的客家文化和红色底蕴。
“铁场村经过多年的精心建设,道路修好了,环境变好了,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现在也搞起了旅游业,许多人来这里打卡观光,我们的生活是越来越好了。”说起村里这些年的变化,每个村民都看在眼里、乐在心头。
以“红色”为基础强引领
近年来,铁场村坚持以“红色”党建引领“绿色”发展、留住“古色”乡愁,主动发挥优越的生态优势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积极打造特色精品示范村,全力绘就乡村振兴多彩画卷。
凝心铸魂强党性。铁场村全面提升党建工作实效,用好用活丰富的红色资源,充分发挥路东干部训练旧址作为党员培训主渠道、理论宣传主阵地和党性锻炼大熔炉的作用,组织全村党员干部积极开展书记讲党课、主题党日和重温入党誓词等特色活动,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入行。
固本强基筑堡垒。进一步加强村(社区)党组织对一切组织的统一领导,在村党总支基础上分片成立2个党支部,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推进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通过走访了解,铁场村深入挖掘群众中的能人贤才,真正把能够带动村民发家致富的优秀人才筛选出来。
凝心聚力促振兴。深化“双报到”工作机制,与市镇机关事业单位党组织结对共建,定期组织党员干部到铁场村亮身份、强服务、做表率,广泛发动村民群众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努力形成“同频发力、共谋发展”的乡村振兴新格局,齐力推进建设特色精品示范村。
以“绿色”为主题促发展
“多年来,我们村努力传承、挖掘、保护和利用生态资源,在做足富民强村产业上下功夫,引导村民群众发展现代化农业产业园、生态文旅等特色产业,着力实现生态保护、环境优化、群众创收、农村发展协同共赢,以实际行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铁场村党组织书记介绍道。
一方面,加快推进农业产业现代化。推行“党总支+合作社+农户”模式,加大荔枝、蓝莓、蔬菜、花卉等农产品科学培育种植力度,加快促进农业生产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截至2022年底,村组总资产达1.5亿元,同比增长9.49%,总收入1380万元,同比增长29.3%,分红434万元,有效实现农村集体经济和村民收入稳步提升。
另一方面,创新打造生态文旅示范点。巩固拓展“醉美清溪之旅”省级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接连引进耕山小寨、御茗香茶园(云溪·桃花源)、莞香文化产业园等生态文旅产业项目,策划举办中小学生“研学游”、生态露营节、茶园诗歌朗诵、莞香文化科普等系列体验式、沉浸式生态文旅活动,全面推动乡村文化振兴。
“如今,我们村的分红一年比一年多,希望我们村集体经济发展得越来越好,大家能领到更多的分红。”村民在领取村集体分红时笑呵呵地说道。
以“古色”为底线留乡愁
据了解,铁场村累计投入3500万元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全力推进“三线下地”工程,升级改造街头小景、灯光装饰、精品“四小园”和乡村旅游相关配套设施。“一直以来,我们充分发挥党总支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形成党总支牵头、村民齐抓共管的整治格局,持续推进人居环境优化改善。”铁场村党总支委员李琼芳讲到,“在改善人居环境的同时,我们村还注重将红色文化、传统文化与村民群众的生活融合起来,在细节处留住乡愁记忆”。
一方面,深入挖掘“东纵精神”内涵。对路东干部训练班旧址进行改陈和修复,把旧址打造成为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载体,传承和发扬红色文化、提高文化自信的重要场所内设东江纵队在清溪革命活动的历史展览,以生动、形象、直观的方式重现东江纵队的红色烽火故事,进一步传承弘扬“东纵精神”。
另一方面,全面推进传统文化传承。建好用好客家围屋村史馆修缮工程,充分展示铁场村的历史沿革、村容村貌、人文特色、民俗风情、村民饮食、乡土特产、名人贤士等历史文化,让见证客家人百年风雨沧桑、发展变迁的客家围屋再焕生机,成为留住“乡愁”记忆的精神领地和带动产业发展的平台载体。
铁场村党组织书记表示,“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铁场村将紧紧围绕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高质量党建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