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支持指导,中国青年报主办、中国青年网承办的2021年“非遗进校园”实践案例征集展示活动入选案例名单正式发布,并在中国青年网专题页面(http://feiyi.youth.cn/zt/2021dcfy/)同步公布。“东莞非遗进校园实践案例”榜上有名,成为10个优秀实践案例之一。这也是“东莞非遗进校园实践案例”继获评2021年度广东省“非遗进校园”优秀案例征集活动“精品案例”后,获得的又一殊荣。
为进一步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青少年群体中的传承与发展,2021年7月,以“多彩非遗薪火相传”为主题的2021年“非遗进校园”实践案例征集展示活动正式启动。活动面向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社会组织及个人征集“非遗进校园”实践案例和非遗项目传承人,得到全国各地积极响应。活动共征集到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申报的有效案例近800个,申报案例涉及传统音乐、传统技艺、传统戏剧、曲艺、传统医药、传统舞蹈、民俗等多个非遗门类,经过集中评议遴选出10个优秀实践案例、10个创新实践案例和10位优秀传承人。
本次活动通过树立案例典型,探寻经验方法,展示案例成果,放大社会影响,在青少年群体中和非遗推广领域引发了极大的关注。“非遗进校园”将非遗保护传承融入学校基础教育之中,赋予了非遗鲜活而旺盛的生命力。“处处皆非遗”的校园环境,让非遗有机融入青少年日常学习生活;多层次非遗课程体系,实现非遗保护与青少年美育教育有机衔接;非遗传承人进课堂、非遗展演进校园,多元化非遗传承教学活动让学生们全方位、多角度地参与,使非遗在校园内焕发新活力。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凝聚精神力量、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深远意义。非遗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力量也将指引青少年树立文化自信,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激励青少年主动担当起非遗传承保护的历史责任和使命,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继承与发扬中永葆生机与活力。
【延伸阅读】
东莞非遗进校园实践案例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藏在其中的艺术魅力和巧妙匠心,如今在东莞各大高校、中小学、幼儿园绽放迷人光彩。自2014年起,东莞市文化馆、东莞市非遗保护中心围绕莞脉传承的核心职责使命,持续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多年耕耘,推动非遗保护工作实现从保护传承到创新发展的进阶之路,从“进校园”逐步发展为“在校园”。
九年来,全市已有167个非遗项目、近40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走进校园开展非遗传承传播活动,走进的学校超200所,开展普及性公益活动达300场次,受益师生超85万人次。
九年来,东莞非遗进校园活动逐步实现从幼儿园到高校全覆盖。在与非遗“零距离”接触中,越来越多青少年感受到非遗魅力,激发热爱非遗、传承非遗的拳拳之心。截至2021年,全市已有24个镇街、91所学校创造性打造非遗品牌特色课程,培育了三批共36个“非遗在校园传习基地”。
九年来,东莞银行、东莞报业传媒集团、东莞市青年国际旅行社等,从资金、宣传、研学等方面给予持续不断的支持,齐力铺开东莞非遗进校园蓬勃发展、硕果累累的生动画卷。2020年,“东莞非遗进校园品牌化发展模式”“莞文化寻根之非遗莞草”入选全省非遗进校园10个“精品案例”,另有1个进校园案例获评“优秀案例”;2021年,“从‘非遗进校园’到‘非遗在校园’——东莞市莞脉传承之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实践案例”等3个非遗进校园案例获评“精品案例”,数量位居全省第一。
【专家点评】
东莞市文化馆(东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2014年推出“莞脉传承之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品牌活动,通过非遗展览、活态展演、非遗课堂等多种形式在全市范围内带动一批学校常态化开设非遗课程,每年通过菜单选择方式开展“非遗走进校园”“学生走进非遗实践基地”等活动,使全市学生有机会沉浸式体验东莞100多项市级以上非遗项目,让地方代表性传统文化在校园扎根。东莞市文化馆在多年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的经验基础之上进一步强调“非遗在校园”的扎根目标,具有示范引领作用。
(来源:东莞+记者 赵水平)